【看法】
打击互联网“定制证书”
张智全
近日,广东高考生曹某花3000元伪造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记者在网络电商平台调查发现,多名商家表示可定制高校录取通知书。不仅如此,二代身份证、职业资格证书、高校学生证,甚至退伍军人证书、残疾人证等都可以定制。(据《中国青年报》)
互联网“定制证书”非法生意的火爆,部分需求者趋之若鹜地购买是直接诱因。不计后果地从线上购买伪造、变造的证书,既丧失了基本的法治底线,又要为自己的不法行为“埋单”,可谓得不偿失。作为理性和懂法的个体,只有坚守法律底线,增强法律意识,坚决不碰“高压线”,才不会为虎作伥,让自己从受害者变成加害者。
电商平台审核责任的缺失,无疑让“定制证书”非法交易有隙可乘。对于此类行为,电商平台不能“甩手掌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还应遵守法律法规,兼顾社会利益,切实强化审核和监督职责。同时,还应在技术层面下功夫,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过滤等方式,对伪造、变造的各类假证书作出下架处理。
此外,互联网“定制证书”非法生意的风生水起,在很大程度上还缘于执法的盲点过多,导致法律在这个过程中的缺位。这就要求执法部门要进一步完善电商平台监管工作,消除执法盲点,始终对非法买卖证书的不法行为保持执法高压态势,倒逼不法商家在严厉的法律制裁面前循规蹈矩,不越雷池半步。
一言以蔽之,打击互联网“证书定制”非法交易行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施治。只有买卖双方尊法守法,电商平台和执法部门真正做到守土有责,才能形成共治合力,从而迫使不法交易无处遁形,销声匿迹。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0年09月02日兰州七里河区法院宣判一起涉恶案件 “地下执法队”6成员各领其刑
- 2020年08月27日贫困户私藏假币构成犯罪 皋兰县检察院柔性执法助力回归
- 2020年08月07日高台公安局组织民警旁听庭审促规范执法
- 2020年06月05日电商平台购物节即将来临 兰州警方提醒防范客服类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