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民生

白银老旧小区“蝶变” 5.2万余户居民过上“新”生活

 2020/11/09/ 08:58 来源:兰州晚报 记者 王万盈

白银老旧小区“蝶变”

5.2万余户居民过上“新”生活

提质改造后的长通公园与小区融为一体。

  每日甘肃网11月9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  “以前我们小区失管,外墙剥落,路面不平,卫生脏乱差;如今小区里外大变样,路灯亮了,环境漂亮了,走在小区,心情很舒畅。我个人感觉非常满意。”11月8日,家住白银市铝厂福利小区的张俊萍女士开心地说。2010年以来,白银区先行先试,累计投资2.3亿元,对2000年以前建成的392万平方米的老旧小区进行改造,使123个老旧小区、1232栋老旧住宅旧貌换新颜,惠及群众5.2万户,为全省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探索了做法,积累了经验。如今,老旧失管小区从“老破差”到“新绿美”的转变,带给这些小区的老住户是满满的惊喜和幸福感。

  昔日“明星”小区再现新活力

  白银铝厂福利小区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涉及32栋楼1306户居民。建成之初,曾被冠以“模范小区”美誉而为白银人熟知,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位住户也曾因能享受到如此“福利”而倍感自豪。然而随着时代变迁,昔日“明星”小区逐渐被贴上了“老旧”标签。对此,在此小区已经生活了30多年的魏孔德老人深有感触。

  “这个小区最早是铝厂职工的福利房,后来因为企业效益等原因,越来越难以为继,逐渐发展到失管。在此之前,小区楼体陈旧,基础设施老化、不全,院内道路坑洼不平,卫生环境很差。”81岁的魏孔德老人说。

  2019年开始,乘着“三供一业”政策的东风,白银区从居民最迫切的需求入手,对铝厂福利小区先后实施了道路硬化、管网改造等工程,有力推动了小区形象改善、功能改善和整体改善,让铝厂福利小区真正实现了“破茧重生”。

  “如今小区里外大变样。楼顶防水重做了,外墙颜色统一了,小区路面平整了,晚上路灯也亮了,广场、绿化、景观等都改造得非常漂亮。大家走在小区,心情很舒畅。我个人对小区改造工作‘非常满意’。”在铝厂福利小区生活了20年的张俊萍女士开心地说。小区旧车棚被改建成老年活动中心,这又是让魏孔德等一批老人感觉很暖心的地方。

  公园“去围”对接小区宜居宜养

  同样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长通小区,是白银城区众多“高龄小区”之一,涉及24栋楼1242户居民。在其西侧有一处30年前企业修建的厂区公园,同样设施老化、功能不全、配套缺失、隐患突出,加上遍布小区的破烂小平房,成为影响居民安居的困扰。随着企业出城入园,2020年,白银区通过对长通公园和长通小区提质改造,集中拆除了影响市容市貌的私搭乱建房屋,释放出公共空间,并打通原有分割围墙,将自然环境融入现有建筑群,同时注重园林绿化和景观设计相结合,使长通小区与公园无缝衔接,成为景观优美、宜居宜养的绿色生态园林型小区。

  “现在小区的院子修得多好,一个台阶都没有,我也能出来走一走转一转了。”小区住户李生荣老人腿脚不好,以前小区地面坑洼不平,每次出门都很犯愁。考虑到小区住户以老人居多的实际,改造中,小区高低不平的地方全部采用缓坡方式处理,仅这一用心之举就得到了居民的广泛认可。

  “小区的改变是有目共睹的。路平了,灯亮了,出门就是公园,一步一景,感觉非常好。”受访的居民纷纷反映。茶余饭后,漫步于门口的公园,或者携带孩子家人一起到公园赏景、散心,已成为这个小区男女老少共同的选择。

  一小区一特色 增加归属感

  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白银区围绕生态型、服务型、智慧型、文化型等特色宜居宜养小区的思路,按照“一小区一特色”原则,注重挖掘现有资源、保留原有企业文化,增加群众的归属感。

  白银区人民路街道在农委家属院改造中,注重将空闲地效应发挥到最大,配建幼儿园、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着力打造了集智慧党建、智慧治理、智慧生活等为一体的智慧化小区,让幸福在家门口“升级”;公园路街道结合企业发展历程,在地质三队小区打造了以地质文化、历史沿革为主题的地质文化广场。将原锅炉房改建为群众室内活动中心,建成了地质型文化小区;四龙路街道十字街社区设立初心驿站、爱心驿站、温馨驿站、欢喜苑、水墨苑等“三站两苑”,打造了“10分钟党群活动圈”,为辖区群众提供了共商议事、学习交流、文体休闲、社交联谊为一体的自主空间……

  为让老旧小区物业管理逐步走向正轨,白银区目前已成立白银世纪铜城物业有限公司等4家国有物业服务企业,由该区国资中心下属的银恒建业公司统一监管入驻。

  白银老旧小区的改造,不仅擦亮了白银城市的“底色”,也让其中居民的生活环境从“颜值”到“内涵”都得到明显改变,居民满意度和幸福感普遍得到增强。据悉,2020年,白银区老旧小区改造实施涉及1232栋52325户,又为其中居民生活满意指数再添浓墨重彩之笔。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万盈 文/图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