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尽锐出战,打出一片好光景——环县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2020/11/10/ 08:22 来源:陇东报 记者 杨蕊

尽锐出战,打出一片好光景

——环县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陇东报记者 杨蕊

  环县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山脉岭梁、丘陵掌区、川道沟台和零碎残塬纵横交错。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人们顾着自家的“一亩三分田”,自个儿迈不出去,外人走不进来,浑然不知大山外面的富裕光景。

  近年来,环县坚持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紧盯215个贫困村32731户14万余名贫困人口,举全县之力、集各方之智,以决战决胜姿态,尽锐出战、攻坚克难。截至2019年底,全县脱贫退出31718户136476人,出列贫困村200个,贫困发生率由39.28%下降到1.1%。目前,实现了整县脱贫摘帽,今年9月份,完成了对32370户建档立卡户的入户登记,群众满意率99.86%。

  补齐设施短板 保障攻坚“粮草”

  基础设施建设,是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先决条件。走进环县曲子镇双城村村民孙小琴家,她把自家的锅炉烧得正旺。说起现在的好日子,她滔滔不绝:“农村修了宽阔的柏油马路,现在出门串亲戚可方便了,山背后的老家亲戚,家家户户都有4G网络,喝上了自来水,还住进了新民居。”

  孙小琴于2019年1月搬进镇上易地扶贫搬迁点。“住进新房子,看着超薄大电视,心里满满的幸福。我这把年纪了,以前想都没想过能过上这么好的生活,晚上闲来没事时,我还能和在外工作的娃娃们视频聊天。”

  从羊肠小路到农村砂石路再到柏油马路,从煤油灯到蜡烛再到电灯泡,从山泉水到场窖水、井水再到自来水,从破败不堪的土窑洞到庭院新瓦房再到新农村小洋楼……这些都见证着环县在脱贫致富路上的完美蜕变。

  2014年以来,环县新修农村公路2081公里,建制村通畅率由44.2%提高到了100%;实施农电线路改造4193公里,全县1487个村民小组通上了动力电;新修梯田101万亩,全县梯田总面积232万亩;251个村有线宽带和4G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新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94个;坚持“四水齐抓”,扬黄管线延伸到15个乡镇92个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52%,新建集中供水工程161处、蓄水池378处、场窖21018处,新打小电井2331处,安装窖水净化设备17732套。

  做强主导产业 磨锋攻坚“利器”

  脱贫攻坚战是一场硬仗,面对环县的贫困现状,还需拿起发展产业的“武器”,促进群众增收。养羊是环县的传统产业,从满山放羊到合作社圈养,从每户零星两三只到现在一家几百只、合作社成千上万只,从以前的粗放型喂养到现在的集约型饲喂,环县养羊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8年,洪德镇张塬建成了集肉羊繁育、饲草加工于一体的标准化万只示范养殖场,建设规范化羊舍36栋, 目前羊只存栏1.1万只。负责场内AB区生产的区长高建峰说,科学化防疫是张塬养殖场标准化生产的具体实践,“每两天消一次毒,羔羊从出生到断奶要打四次疫苗,妊娠产前45天做个三联四防……”养殖场通过“331+”肉羊产业扶贫模式,带动洪德、小南沟两个乡镇409户贫困户,每户每年固定分红4500元,连续分红三年,同时养殖场还在饲草收购、务工、技术培训等方面对农户进行辐射带动。

  环县持续推进肉羊产业向全产业链、全供应链、全价值链、全循环链绿色循环发展。确立了“三年翻一番、五年翻两番”的肉羊产业发展规划,成功引进和培育了中盛公司、伟赫乳业、德华公司、天津津兆伊和荟荣草业5个龙头企业,扶持社会力量建办“331+”合作社219个、养殖合作社联社3个,与中盛公司合作共建千只湖羊示范合作社124个,年均配方种草60万亩以上,发展湖羊养殖专业户5000余户,全县羊只饲养量达189万只,走出了“好地种好草、好草喂好羊、好羊育好种、好种出好肉、好肉卖好价”的产业化发展路子。

  小杂粮是环县的老产业,这项产业坚持科学种植、电商销售,帮助农民鼓起了钱袋子。车道镇通过“种植联合社+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以略高于市场的保护价开展订单种植,通过深加工增加小杂粮附加值,探索出消费式扶贫推销产品。今年,环县小杂粮种植面积约60万亩,其中豆类16万亩,糜、谷4万亩,荞麦40万亩。自2018年以来,环县将小杂粮产业作为脱贫攻坚优势产业来抓,采取“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培育以龙头企业引领合作社为突破口、以“三变”政策为基石,实现精准扶贫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推动互利共赢发展。

  发展特色产业 激活攻坚“动力”

  旅游、教育、医疗、服务等行业,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国庆节前夕,环县八珠塬第三届乡村旅游体验行活动暨黄酒文化节隆重开幕,游客齐聚八珠乡,赏高原花海、品农家美食,享受这难得的乡村“慢生活”。美食街十碗席店里,厨师慕海成格外忙碌,为游客准备特色美味。早在2017年,慕海成就看准了在村里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商机,带着媳妇到山西学习铁板烧、砂锅和十碗席的做法,回来后就开了小吃店。“每天有近1000元的收入,不仅能顾上家,还能赚到钱。”慕海成说。

  八珠塬小吃一条街上,有响当当的十碗席、猪血烩豆腐、羊羔肉、八珠黄酒等特色小吃,是整个乡村旅游中最活跃的产业。而最吸引游客的则是八珠乡的高原花海,从2017年建成以后,通过连续四年的改造提升,现总面积达300亩,共栽植马鞭草、万寿菊、小丽花、大丽花等9个特色观赏花卉品种,成为广大游客散心游玩的好去处。

  八珠花海毗邻八珠塬村易地扶贫搬迁点,40户农户每户入股1万元,每年固定分红1000元;村集体入股200万元,每年分红12万元,同时每年吸纳105户农户进园务工,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也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实现了“双赢”。环县腾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春富告诉记者:“今年自9月16日开园以来,每天人流量在1000人左右,预计全年收入60万元。”

  环县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坚持走“产业+乡村旅游”“文化+乡村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路子。截至目前,全县共建成环江三十里旅游风景线、东老爷山景区等8个精品景区和10个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今年国庆长假期间,环县共接待游客4.34万人次,旅游收入2426万元,重点景区山城堡战役纪念馆接待游客9391人次。今年以来,全县共接待游客37.9万人次,旅游收入1.33亿元。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