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关注老年人信息时代现状
多招助力“银发族”跨越“数字鸿沟”
白银路街道甘家巷社区开展老年人手机培训班 颜娜 摄
数字应用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特别是疫情防控的需要,更为这一趋势按下“加速键”。与之相伴而生的是部分老龄群体面临“数字鸿沟”的难题。老年人不会使用乘车码、健康码、微信支付搞不定……让很多老年人对这个现代化的信息社会只有一声声的叹息。在此次两会上,不少委员也把关注的目光放在了这一问题上,在进行了详实地调查后,委员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全社会动员起来,助力“银发族”跨越“数字鸿沟”。
关注现状:数字鸿沟、新技术“失能”使老年人背负心理负担
政协委员张鸿俊在提案中说,“健康码”所折射的不仅是一场关于时代进步的“快慢之争”,更是一个多数大众利益和少数弱势群体权益如何平衡兼顾的问题。智能手机、互联网系统已经成为社会必要的“数字基础设施”,其建设的初衷就是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在现实中,“一刀切”数字化成为不少老年人和弱势群体的“绊脚石”,暴露出人口的老龄化与科技的飞速发展错位、新技术应用与旧手段缺乏磨合,衔接不畅、新技术“失能”使老年人背上心理负担,受到“精神层面”打击等问题。
民革兰州市委员会的几位政协委员在经过调研后,指出兰州市作为甘肃省省会城市,人口老龄化形势更加严峻,截至2015年底,我市老年人口达63.83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9.83%。政协委员俞树山则说道,在飞速发展的数字经济时代,我们在奋力追赶、主动融入的同时应该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特点,照顾他们的关切,满足他们的需求,为他们生活消费提供便捷的服务。消除数字鸿沟,让老年群体充分融入数字时代,享受生活便利是我们的社会责任。
委员支招:多方联合让“银发族”用智能手机不再难
如何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在市民革的提案中,委员们联名提议,建议市工信委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在全市对外业务窗口、医院、银行、车站、轨道交通等部门为老年人开通便捷业务办理和出行方便的“绿色通道”或是指示牌,为老年人提供更多数字服务便利,让他们有尊严地生活,感受到城市的“温度”。建议各区县街道、社区志愿服务人员定期给辖区老年人培训学习手机数字化应用相关知识,让老年人学会使用智能手机。
政协委员张鸿俊则建议,在公共政策数字化过程中将弱势群体纳入考量范畴。在实施新技术的同时,应充分评估可能出现的覆盖“盲区”,同步启动补充措施和服务举措;在对公共服务进行新旧变革时,力求周全考虑老人、小孩及部分弱势群体所面临的实际困难,保留必要的传统办事渠道和手段,形成兜底保障。并且重视科技应用过程中形成的普遍性技术缺漏。科技为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其自身并非完美无缺,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也会出现普遍性短板和漏洞,应通过技术研发,强化科技攻关,破解群众办事的难点、痛点。
同时,张鸿俊也倡导让更多的年轻人动起来,帮助老年人“跑步”进入数字化时代。倡导全社会对父母进行“文化反哺”,就像儿时父辈、祖辈手把手教会我们吃饭、走路那样,给老人多一些耐心,教会他们如何使用智能设备,培养老年人数字信息获取能力、保障老年人网络环境安全,打通老人信息联通的“最后一公里”。
另外,建议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避免老年人陷入网络骗局。在积极推进老年人融入智能生活的同时也要防范网络诈骗。加强老年人网络安全教育,提高智能时代老年人的安全意识与反诈骗能力。有关部门加大网络监督和整治力度,有效防范网络诈骗,让老年人能够安心享受智能生活的便利。
政协委员俞树山建议,市场可以开发专门针对老年人的智能手机,建议社会多个培训领域开展针对老年人的相关培训。同时,一些手机供应商在进行老年人智能手机销售时,也可以进行详细地宣传演示,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介绍手机功能与操作方法,还可为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另外,建议相关服务窗口不搞“一刀切”,社区等窗口部门也应当为没条件上网或信息接受能力确有困难的老年人留下传统窗口和通道,避免“数字弱势群体”受阻于一块小小屏幕。相关部门也要不断完善智能化的技术服务,进一步完善传统服务措施,逐步建立老年人面对“数字鸿沟”的长效机制。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颜 娜 实习生 王 博 张帆帆
相关新闻
- 2020年12月11日话费缴纳 老年人会用网上营业厅吗?记者探访:人工引导+人工服务,怎么方便就怎么办理
- 2020年12月10日【评论】别把老年人挡在智能化服务的“门外”
- 2020年12月09日【关注智能技术时代行业“便老服务”现状】坐公交乘地铁 老年人会扫码支付吗?
- 2020年12月08日【关注智能技术时代行业“便老服务”现状】自助领取养老金 老年人怎么看?退休人群:操作起来有困难 银行网点:会提供人工协助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