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评论】“青少年模式”不能形同虚设

 2021/02/23/ 09:23 来源:兰州日报 胡蔚

“青少年模式”不能形同虚设

  胡蔚

  日前,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网络直播规范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到重点规范网络打赏行为,推进主播账号分类分级管理等内容。《意见》明确,应当向未成年人用户提供“青少年模式”,防范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直播,屏蔽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直播内容,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充值打赏服务。

  目前我国网民人数已经逼近10亿人,其中2亿多为青少年网民,青少年与网络已经密不可分。娱乐是青少年使用网络的主要用途之一,网络直播是青少年接触较多、使用频繁的软件。近些年来,因网络直播引发的青少年问题不断增多,尤其是沉迷网络、充值打赏、不良信息传播等方面问题较为突出,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不利影响。

  “青少年模式”是对青少年网络行为的重要干预措施,在很多网络平台上已经推广应用,通过强制性技术手段,对青少年网络使用时段、时长、功能、浏览内容等方面进行约束和规范,并对青少年打赏、充值、直播等功能进行限制,以此来避免青少年用网不当的问题出现。但“青少年模式”一度存在形同虚设的问题,有的平台虽然上线了“青少年模式”但没有强制使用,有的平台诱导青少年使用父母手机进行充值打赏,有的平台“青少年模式”存在明显的技术漏洞,这些都削弱了“青少年模式”的应用效果。

  “青少年模式”不应当是可有可无的选择项,必须作为硬性规定强制启用,这是保护青少年网络安全的十分必要的举措,也是每一个互联网平台、每一家互联网企业应当尽到的社会责任。“青少年模式”不但要应用,还必须用好。对企业而言,凭借其技术实力和数据资源,想要让“青少年模式”发挥作用并非难事,但如果企业不尽心不尽责,对“青少年模式”存在的技术问题视而不见,甚至故意弃之不顾,这样的企业是缺乏责任感的,是难以做大做强的。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要把对青少年的保护放在首位,现实生活中如此,网络世界中亦然。虽然现在青少年与互联网不可能完全分割,但呈现在青少年眼前的网络世界,应当与成年人的有所区别,尤其是不能把青少年作为牟利的对象,有责任的企业即便是牺牲一部分的流量、效益,也应当把“青少年模式”运用到位,真正给青少年创造干净安全的网络环境,让祖国未来的花朵能够健康成长。当然,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也应当携起手来,加强青少年的网络知识教育,增强网络风险防范意识,共同为青少年织起严密的网络安全防护网。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