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文明旅游行为要用强有力的制度来约束
有报道说,针对3月21日有游客在八达岭景区游览时,在长城墙体上刻划损坏文物的情况,北京市延庆警方会同有关部门迅速开展调查,于3月22日凌晨,将张某林、李某荣、苏某芳等3名违法行为人查获。目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已对这几位作出了行政拘留并处罚款的处罚。
这下老实了,估计这几位以后类似的行为不会再有了。旅游资源,是属于全社会的共同财富,尤其是那些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其价值不可估量。要避免珍贵的旅游资源遭受旅游的不文明行为损害,除了要加强景区的管理、加大对游客的宣传劝导之外,对故意损害景区景点的行为,要诉诸法律加大事后惩罚力度,对潜在的危害行为形成有力震慑。“让正义看得见”,这是现代法治原则中的重要信条。也就是说,正义的实现,不仅要有良法善规的制定与修订,也要有正义结果的最终达致,但更要通过程序正义的严格落实来实现。
早在2016年,国家旅游局就出台了关于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对中国游客在境内外旅游过程中发生的因违反境内外法律法规、公序良俗,造成严重社会不良影响的行为,纳入“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通过“黑名单”制度对游客的行为加以约束,并促使记录人采取补救措施挽回不良影响。但是,现实中,屡禁不止的不文明旅游行为,一方面说明许多游客还没有养成文明的自觉,没有把文明旅游的理念真正在心里树立起来;另一方面则表明,制度的篱笆没有扎紧。有专家认为,《国家旅游局关于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实施最大的难度在于取证。《暂行办法》鼓励公众、媒体举报不文明旅游行为,但是举报信息怎么取证、怎么核实,是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困难,这也是旅游部门“拉黑”游客速度滞后于事件发生时间的主要原因之一;《暂行办法》注重于对不文明行为的纠偏,致力于社会良好道德养成,“黑名单”对很在乎面子的民众很管用。但在制度层面,尚需继续探索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使之更具操作性。
小马飞刀以为,习惯的改变或者说矫正,可能与外部的规训有关,也与自我的修养有关,但归根结底取决于内外的双向良性互动。实际上,这些年来,我们没少在倡导“文明旅游”上下力气。但是一味将文明的养成寄望于单向倡导,甚至局限于高高在上的灌输和教化,并非真正的公民教育,很难在国民心中留下深深的印痕,更不要说指导其具体环境下的具体行为了。只有让某些人清楚地认识到,不文明的旅游行为不仅会受到道德谴责和“黑名单”制约,甚至还要付出为侵权赔偿的代价。这样一来,才能以强有力的制度约束倒逼形成文明旅游的良好氛围。那些屡禁屡犯的不文明旅游顽症,或许就能得到较好的治愈效果。
小马飞刀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1年03月23日张掖市春季旅游按下“快车键”
- 2021年03月23日花开陇上醉游人
- 2021年03月22日甘肃省乡村旅游市场全面回暖
- 2021年03月21日张掖屋兰古镇景区恢复正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