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人工智能+大数据,智慧医疗以患者为本

 2021/03/31/ 22:08 来源:新甘肃 记者 施秀萍 苏家英 实习生芦家璇

兰大一院新门诊综合楼。(兰大一院马凌供图)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施秀萍 苏家英 实习生芦家璇

  近日,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脏中心张钲教授、白明教授领衔的TAVR Heart Team,成功完成了三台可回收式TAVR手术。其中一例患者74岁高龄、病情严重;手术中,白明使用了3D打印技术模拟球囊扩张,进行冠状动脉风险预判,并通过手术线上直播,与全国同道开展手术策略讨论。

  最终的化险为夷,依靠主刀医生的高超技术,也离不开高新科技的及时“帮忙”。

兰大一院新建复合手术室。(兰大一院供图)

  提供便捷高效诊前服务

  兰大一院新门诊综合楼去年12月投入使用后,在各楼层投放了100余台能够自测体温的自助服务系统,并增加了许多导诊人员。

  导诊员介绍,如今网站、手机App、窗口等多种方式的分时段预约挂号,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以往患者挂号难、排队久的问题,提高了医疗资源利用率,就诊者们也无需都围聚在缴费窗口,各类检查检验、取药费用都可通过手机、缴费窗口、自助缴费机等多种渠道支付。

  就医流程的优化,切切实实落在了实处、细微处。

  看病治疗,难免买药。而兰大一院建成的智慧药房,实现了“人到药到”。其配备的德国可变中心机械手式自动发药机,让配发药品时间缩减至8-12秒,发药、取药效率提高了约60%,同时也让药师生产力得到解放,能向患者提供更有需求的用药咨询、处方审核服务。

兰大一院胸外科副主任马敏杰操作人工智能肺部小结节、肺癌筛查系统。

  确保精准安全诊中治疗

  “以前谈及胸外科,都是闻者色变。”兰大一院胸外科副主任马敏杰告诉记者,近年来,胸外科从科技进步中获益颇多。

  “从全球第一例食管癌手术到现在,手术大开胸变成了极微创,病人康复进程加快。”马敏杰介绍,到今日,胸外科所有常规病人都能做到术后立马进水进餐,且能在术后不久下地活动,“智慧医疗的运用,诊疗水平的显著质变,对病患的住院体验、疾病康复大有益处。”

  如果小病灶能早点筛查出来,那么一些患者的人生,会少很多遗憾。

  “比如肺癌,发病率、死亡率都比较高,早发现、早治疗,是我们与其‘战斗’最有效的手段。”马敏杰慨叹,但毕竟仅凭医生的肉眼,难以保证各医院的所有胸外科医生在每天大量读片的情况下,不漏诊、不误诊,且确实有些肺结节不易识别、难以追踪和统计。

  针对此,几年前兰大一院引进了人工智能肺部小结节、肺癌筛查系统,逐步应用于临床。借助该系统,筛出了曾被漏诊、被定义为良性病变的患者,使其获得及时诊治。

当全息技术“走入”胸外科手术当中。(兰大一院供图)

  还有全息技术,也值得一提。与“虚拟现实”不同,它体现的概念是“融合现实”。

  “目前,全息技术主要应用于术中定位、导航、指导。”马敏杰对其将来在胸外科诊疗工作中的全面应用,充满了期待,“CT影像重建后,能与真人重合,等于实现了透视。在这种情形下,可用于定位完成对病患的常规近体表穿刺;且在术中,戴上专业眼镜,待患者CT图像和其本身重合后,我们就能精准定位病变范围,在最大化切除病灶的同时,完整保留正常组织。”

孙燕给患者讲解智能关护系统终端功能。

  进行全面细致诊后关护

  “智能关护系统,既能帮我们查到本科室患者的历史生理数据,还能对其身体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孙燕是兰大一院胸外科的一名主管护师,在科室引入这块“小手表”前,每隔一半个小时,她便要奔走于各个病房,为患者量血压、测体温,“嘘寒问暖”连轴转。

  据了解,该系统的患者智能穿戴终端呈“手表”状,全天可实时采集佩戴者7项生理数据,如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活动量、睡眠质量等。

  “在5G物联网环境下,各项数据通过中控系统智能分析后,会传输至医护智能预警终端,我们便能对患者的实时生命体征进行全程监测。”孙燕坐在护理站电脑屏幕前,细细翻看着刚收集到的一排排数字。

  她说,这块“手表”,帮助护士们从简单重复的工作中抽出身来,节约下大量精力和时间与患者沟通互动,知其所想、所念,才能为他们提供更全面、更贴心的关护。

小患者同智能机器人“小胖”互动玩耍。

  当问到在此住院的75岁老人赵吉钦是否知晓“小手表”的用途时,他笑了笑说:“半夜和凌晨我不用被叫醒测体温和血压啦,它可比我还了解我自己!”

  除上述的“小手表”,胸外科还引入一款极具亲和力的智能互动机器人,专为引导小患者们在玩乐中放松情绪、配合治疗;又考虑到患者的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特配置了智能互动投影,让患者在抬起双臂“切水果”的过程中,加速上肢功能康复。

  ……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对于推动医疗服务信息化、智能化、个性化、高效化,助力进一步释放医护人员生产力,做到做好以患者为中心,值得肯定,也令我们对未来的智慧医疗发展充满无限期待。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