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时评】
还“清明”一份“清朗”
师正伟
又是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清明,作为节气,令人陶醉;作为节日,让人哀思。但是,多年来沿袭的一些陋习和许多不文明祭扫方式,却并不“清明”。清明扫墓是对先人的追思和悼念,是对生者的启迪与激励,缅怀的意义在于从先人那里获取精神力量,让活着的人活得更好。在全社会崇尚绿色、低碳生活的当下,让“清明”与“文明”同行,理应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让“清明”与“文明”同行,就要让健康文明的祭扫方式常伴于行。“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缅怀先人、悼念逝者的传统节日,它不仅是一个祭奠和缅怀祖先的日子,还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的重要日子。我们要从节约资源、净化环境、保障安全、有利身心出发,还清明节“绿色、低碳”的本意。通过献一束花、敬一杯酒、植一棵树、诵一篇经典、读一篇祭文、重温一次先烈先贤事迹,开展家庭追思会、网上祭扫、短信悼念、社区公祭、写家书家训等文明健康的祭奠方式来缅怀先烈、追思先人,倡导郊游、踏青和放风筝等民俗活动,培育健康文明的节日生活方式,自觉抵制低俗的祭祀用品,告别祭祀陋习,做到低碳祭祀、绿色祭扫,不污染环境、不影响他人。
让“清明”与“文明”同行,就要让“厚养薄葬”的文明理念根植于心。“祭而丰不如养之厚,悔之晚何若谨于前”,长辈健在时就要好好赡养,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在”时,则悔之晚矣。要大力弘扬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提倡对在世老人尽心尽孝,多关心老人生活起居,多与老人交流感情,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心舒体泰、健康生活;老人逝去时,不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相互攀比,以节俭、合理的方式寄托哀思,积极响应海葬、树葬、花葬等新型生态葬法,积极推广节地葬法,树立绿色生态殡葬新风尚。
让“清明”与“文明”同行,就要在全社会形成“思源感恩文明祭祀”的良好风尚。为了还清明一份“清朗”,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文明仁爱的传统美德,全力营造“移风易俗,文明祭祀,绿色清明,文化清明”的良好氛围,在全社会树立绿色文明的新观念。广大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行动,做“告别陋习,文明祭扫”的先行者、带头人;广大市民要从自身做起,不在道路、小区、草坪、广场等公共场所焚香烧纸,抛撒冥币,鸣放鞭炮,做到不污染环境、不影响他人生活。同时,要严格遵守有关防火规定,不在山头、林地、公墓内违规用火,并积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在缅怀与追思中增强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生活的热爱,共同维护天空蔚蓝、空气清新、环境清洁的生态环境。
清明时节,让我们携起手来,从现在做起、从你我做起、从点滴做起,革除鄙俗陋习,倡导移风易俗,树立文明祭祀新风,过一个文明、绿色、平安的清明节,为创建我们共同的美丽家园增光添彩。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1年01月22日【黄河时评】 推动“限塑” 提高生活质量
- 2021年01月15日【黄河时评】加快推动健康码全国“一码通行”
- 2020年12月25日【黄河时评】“立法禁止食品浪费”正当其时
- 2020年12月18日【黄河时评】有效遏制恶意抢注商标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