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嘉峪关西郊的G312国道旁,傲然挺立着八棵杨树,它们笔直挺拔、岿然伫立,犹如八位站岗的士兵,守望着过往的车辆与行人。上个世纪50年代初,以郑占乾为代表的“第一代公路人”,在开路、护路、养路之余,用铁锹和煤勺,在荒芜贫瘠、人烟罕至的砂地上留下的足迹。光阴荏苒,宾饯日月,我们将时间推回到今日,在离“八棵树精神”传承地不到300公里的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马鬃山戈壁滩上,也有数十棵树,它们生命力超级顽强,在寸草不生的戈壁滩上扎根发芽,为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戈壁景象又增添了另一份色彩。这数十棵树的身后,即是G215线马鬃山至桥湾公路工程MQ1标项目部,2019年11月,为深入贯彻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 ,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打造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交响丝路1号线”交旅融合综合体项目,甘肃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马鬃山至桥湾公路工程MQ1标合同段破土动工。
扎根戈壁展风采
对于马桥一标项目的全体员工来说,“八棵树”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榜样与传承。怎样握好老一辈手中的“接力棒”,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与前进的动力。“扎根戈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甘当路石”这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16大字,已经牢牢的刻在马桥一标项目全体员工心中。对于项目冬季寒冷漫长,施工工期紧张等一系列问题,许多人都选择了放弃休假,一待就是整整一年。因为他们深知:只有将根深深扎在这里,把这里当作“第二个家”,才能修筑一条人民会心、国家放心、社会安心的品质公路。
来过马鬃山的人都会对马鬃山有独特的感受,或而敬佩,或而胆怯,或而广阔坦荡,或而苍凉悲壮,恶劣的自然环境,工人们走了一波又一波,留下来并坚守到最后的是那些怀揣对筑路事业深沉爱的人儿。项目管理人员从来没有退缩,他们每天踏戈壁、斗酷暑、战风沙,用脚丈量100公里的黑色戈壁,用实际行动谱写属于马桥一标的故事。现场技术人员,他们脸上的肉皮不知道现在是第几层,反正几乎没有完整的时候,夏天,毒辣的太阳和强烈的紫外线,一点点侵蚀,一片片灼伤,冬天,寒冬的冷酷和肆虐的风沙,无情的拍打,一点点削弱,一片片撕裂,但他们的脸上永远有着坚定的眼神,不畏暴戾的酷暑严寒,无惧漫天的风沙荒野,因为他们身上的“路桥红”,就是他们最美的奋斗风采。
艰苦奋斗铸传承
2020年,新入职的三名员工李发奎、张谦、杨军强在坐上开往项目部的火车时产生巨大疑惑:为什么这儿的戈壁滩看起来是黑色的呢?去过位于酒泉肃北县黑戈壁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得出另一个结论:黑戈壁,说的不就是这片戈壁的颜色么?放眼望去,地面上盖满了棱角分明、乌黑油亮的石头,就像是散落一地的煤块。这是因为戈壁昼夜温差大,晚上石头表面会凝结水,这些水溶解并带出了石头里富含的铁和锰,日复一日地沉淀在表面,就形成了这层黑色的“皮肤”。
刚来时,三名新员工还有些许的不适应,但很快他们便调整了过来,功不唐捐、玉汝于成。因为有八棵树精神做强大后盾,再苦再难也不怕。他们俯下身子,端正态度,认真学习,积极上进,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努力成长。每天在荒芜的戈壁滩上学习、工作、生活,有时候他们也感到迷茫和压力,但在师傅和老职工的耐心教导下,他们逐渐懂得了甘肃路桥人的责任与担当,甘肃路桥人的初心与使命。
无私奉献显担当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70年前郑占乾老前辈辛苦栽种培育的12棵树,换来了鳖盖山下的郁郁葱葱。“八棵树精神”教会我们的不仅只有艰苦奋斗的态度,还有无私奉献的品质。马桥一标项目建设始终本着“造福一方百姓,展示路桥良好形象”的原则,努力融洽群众关系,与当地村民团结一致,携手共进。自开工以来,在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完成的前提下,全面助力脱贫攻坚,帮扶当地困难群众,促进当地经济发展。项目部制定了脱贫就业帮扶工作实施方案,积极吸纳就近农民工,租赁当地机械车辆,全面推动属地群众就业。同时针对当地牧民饮水困难问题,项目和村委会积极沟通,多次摸底,组织就近机械及人员,仔细勘查寻找水源,开挖水井和蓄水池,共开挖水井4口,蓄水池8处,有效解决了牧民饮水问题。
甘当路石载使命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千里之台起于累土”,每一条通彻南北的路,都由千千万万个修路人一点一滴,费尽心血铺筑而成。记得刚来项目部时,这里还是一片荒芜,现如今,一条黑色的“长龙”已蛰伏许久、呼之欲出。肩上承载着造福一方的使命与担当,心中充盈着甘当路石的勇气与决心,盐渍土、强风沙、大温差、有限工期,在路桥人眼中,通通都不是问题。“团结奋进,独具匠心,勇于开拓”是马桥一标项目独有的风采,项目通过“321”组织机构创新改革后,人员精简了一大半,而且趋于年轻化。他们始终用满腔热情演绎着工地平凡的生活,对自己的初心没有怀疑过,工作的态度没有敷衍过,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没有减弱过,用一摞摞图纸谱写着无怨无悔的青春,用一台台仪器丈量着实现人生价值的高度,用一个个脚印踱步着100公里的崭新公路,匠心深蕴,素履所往。
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每个时代最深的刻痕,总有奋斗者独行的足迹。在马桥一标项目部的门外,那几棵树正在风中以屹立不倒之姿守护着项目部,“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这些树传承着老一辈筑路人的精神,也见证着新一代筑路人的奋进,在不远的将来,终成参天大树!(朱杰瞳、张谦)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1年04月07日“新”动于行,“行”致于新
——记“改革先行军”马桥一标项目 - 2021年04月06日甘肃路桥四公司:党史学习出新招 联学联建开新局
- 2021年04月06日甘肃路桥四公司充分利用省内红色资源开展系列党史学习教育
- 2021年04月06日甘肃路桥马桥一标项目党支部“党史学习教育工地夜校”正式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