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思考甘肃】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1/04/20/ 03:46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王建兵

【思考甘肃】

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王建兵

  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大力弘扬担当实干精神,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升县城公共服务能力

  新形势下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着力点在县域,难点在县域,活力也在县域。要找准县域经济发展的方向,以强县富民为主线,以改革发展为动力,以城乡融合为途径,开辟新时期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县域高质量发展。始终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甘肃发展的基本要求,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政策机遇,以县域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引,科学合理编制县域发展规划,明确县域主体功能定位,落实“一县一规、多规合一”。通过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不断充实和完善现代产业体系;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支持引导工商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振兴,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双向健康流动;鼓励回乡创业人才发展城乡融合典型产业,实现小农生产与城乡融合发展的有效衔接。创新农村经营方式,促进农业产业内部分工,积极培育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充分发挥特色优势,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县域要依据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特征明显的特色产业,对现有资源要深挖潜力,利用区位、生态、文化、资源等优势做优做强主业,不断拓展相关产业,形成区域产业集群,增强市场竞争力。要充分利用开发区、产业园区在区域发展中的带动作用,培育县域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县域特色产业。要满足城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深入实施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行动,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形成生态宜居的现代城乡生活新形态。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紧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根主轴线,强化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双轮驱动,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大力弘扬担当实干精神,打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要巩固和用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加强干部能力培养,推动党建工作与具体工作相结合。要大力弘扬担当实干精神,强化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在全社会树立踏实干事、实事求是的工作氛围,加大正风肃纪力度,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加大巡视巡查力度,坚决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要充分认清当前一段时期的经济形势,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压缩一切不必要的开支,从严控制“三公”经费,严格项目资金的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优化营商环境。要坚持问题导向,逐项对照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对标国内最优环境,补齐发展中的短板。要建立健全完善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从服务理念、服务措施、服务效果三个方面综合评价,全力打造让客户满意的营商环境。要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和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提供更加精准到位的服务,强化政策的有效保障供给,增强企业的归属感。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多倾听基层群众和市场主体的意见,根据客户需求的多样化,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要在信息化服务上打破技术壁垒,实现各部门数据间的共享,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促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实现公共信息资源实时动态共享和开放应用,服务企业市场的需要。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要持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巩固和提升脱贫成果的基础上,分类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河西地区要全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兰州及沿黄灌区要坚持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加快农村农业现代化步伐;陇南、甘南、临夏等地区要把重点放在巩固脱贫成果上。要进一步加大东西协作扶贫力度,重点在产业合作、劳务输转、消费扶贫等领域加强进一步合作。

  提升县城公共服务能力,补齐城镇化发展的短板。加快推进县域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县域交通、公共卫生和基础教育的短板。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增加农村公共服务,实现新型城镇化与农村社区化双轮驱动。进一步规划建立完善城市路网系统,力争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和铁路的目标。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旧城旧村改造,打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满足城乡群众基本生活的需要。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合理处置存量债务,完善新型城镇化建设所需的投融资工具。提升县城公共设施水平和服务能力,保障县域居民上学、就医、养老、育幼需要,推进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和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加强和创新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广泛引导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参与社区治理,提高城乡社区综合服务水平。

  (作者系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