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旅游

以商养商,新业态推陈出新——庆城县文旅融合发展系列报道之三

 2021/09/24/ 07:55 来源:陇东报 记者 丁艳 王华

以商养商,新业态推陈出新

——庆城县文旅融合发展系列报道之三

  陇东报记者 丁艳 王华

  走进庆城县药王洞养生小镇,沿石道而上,极目远眺,逶迤的柔远河在她的前面拐了个大弯,整个小镇因为有了水的滋养散发出灵秀之美,又因有了青山的依靠呈雄壮之态。

  细数庆城旅游从小到大、从星罗棋布到多点开花,旅游人数年年攀升,庆城县文旅局副局长柳佰林说:“庆城旅游能持续发热,成功之处在于政府放权、政府引大商、大商引小商,在商业化运作中更加注重现代化管理和运营,形成了旅游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2017年元旦,庆城县药王洞养生小镇项目一期工程建成,小吃一条街、儿童游乐园投入运营,景区的整体框架初步建成。

  开业伊始, 药王洞养生小镇管理团队就提出“良食取于良材,良材取于良心”的运营理念,坚持“严管、重罚、零容忍”的管理制度, 规范入驻商户从门店卫生、原料采购、制作流程到商品价格等一系列行为,形成了诚信规范的商业环境,取得了游客的信任。当年元旦至春节,累计接待游客量突破80万人次,创下了庆城旅游史上的新高。

  大众旅游兴盛在于“新、奇、特”,除了严格的管理之外,还在于新业态、新项目不断推陈出新,游客被吸引来了,还能留住或再来。2018年,小镇开始了旅游二次创业。而这一次的亮点则是在全景区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招商工程,以“大商带小商”的模式,“蹭热点、加业态”增加小镇旅游服务内容。这年6月,小镇招引河南平顶山中恒永胜旅游服务有限公司,投资650万元建设玻璃悬索桥和玻璃滑道项目,该项目于当年国庆节开张运营,日接待游客量达到1万人次,一个国庆“黄金周”就收回了成本。同年9月,药王洞养生小镇景区游乐园七彩滑道、戏雪园等项目开工建设。年底,小镇累计接待游客量突破23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2.53亿元,实现了游客量、旅游收入“双跨越”。

  2019年,小镇再次发力,充分利用独有的旅游资源,招引新建项目落地,玻璃水滑、卡丁车、步步惊心、穿越森林、滑索等体验性强的项目先后建设运营。

  “没想到庆城好玩的这么多,比如高空滑索、卡丁车、跑马场、玻璃天桥、彩虹滑道,还有好多美食,真是没白来这一趟。”来自河北的游客郑女士告诉记者。

  “只有不断增加新业态、新的网红打卡点,推出有庆城特色的‘吃住行游购娱’一站式特色消费模式,才能吸引更多游客。”庆城县药王洞养生小镇商会会长赵茹说。

  漫步庆州古城,霓虹灯映衬下的街头充满悠闲气息,各色灯光渐次亮起,药王洞养生小镇转瞬间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沿街小店铺,汇集种类繁多的特色小吃或手工艺品,烤肉、啤酒、冷串等各种美食诱惑着游客的味蕾,一条小路流淌着夜色的温柔,游客走走停停,并不急于赶路,静心感受这个山中小镇的浪漫时光……

  周末或节假日,远离城市的喧嚣,来到庆城县太白梁乡的黑河大峡谷景区。在这里,黄土层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运动及流水冲刷、风蚀形成的黄土川、塬、梁、峁、丘陵、沟壑、峡谷、土箭等,组成了一道道独特的自然奇观异景,黑河常年穿谷奔流。

  借鉴药王洞养生小镇开发建设的成功经验,结合当地实际,由庆城县文旅投公司主导,引进河北鼎邦公司对黑河大峡谷进行开发建设,目前已建成一期工程对外开放。太白梁乡为此还成立了巴山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参与景区经营,形成了“企业+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太白梁乡公共事务服务中心主任王海峰介绍:“以前只要一提到太白梁给人的印象就是贫穷落后,而如今却成了人们口中向往的自然探险之地,乡村旅游在太白梁兴起,让群众家门口的‘风景’变成了兜里的‘钱景’。”

  太白梁乡中合铺村的高文霞一家老小以敏锐的眼光捕捉到了商机。今年初,高文霞拿出8万元,将自家二层小楼改造成农家乐,“五一”开业以来,每天顾客盈门。像这样的农家乐,目前在太白梁乡有两家,小型的农家接待点有3家。

  如今,庆城县的旅游业已阔步踏上了由“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的兴业之路,全县上下更加坚定了“大商做市、小商做事”的发展思路,建立了完善、透明的制度,并积极推动“大商带小商、大商服务小商”模式的发展。2020年,庆城县共接待游客200.0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15亿元。2021年截至6月底,共接待游客175.2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9亿元。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