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展会,为促进文化遗产永续传承、推动丝路文化创新发展拓展了广阔空间
展览展会是历届“一会一节”的一大“看点”。
本届“一会一节”展览展会,设置了主宾国韩国文化文创展、敦煌流散海外文物复制展、常莎娜设计奖获奖作品展、丝路文化旅游商品展以及敦煌国际设计周、2021甘肃文化旅游商品大赛等展览活动。
展览展会涵盖丝路沿线文物精品、艺术作品、文创产品等,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丝路沿线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重放光彩,这些都使本届“一会一节”“看点”十足。
走进占地8000平方米的展馆内,与丝路文化相关的文创产品、旅游商品、创意设计等展品达10万余件。这些具有文化积淀和时代气息的文化艺术精品,不仅带给人们视觉享受,更是一场文化盛宴。
韩国以第五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主宾国的身份,在敦煌国际会展中心搭建了韩国馆。馆内布展形式独特,展品独具韩国文化特色,美食、美景、美妆等溢满韩国风情,让“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美学价值更加深入人心。
位于韩国馆一侧的“到世界找敦煌——敦煌流散海外文物复制展”,汇集了来自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英国国家图书馆、法国吉美博物馆、法国国家图书馆、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等国外收藏机构收藏的敦煌藏经洞文物复制品,让广大游客目睹了流失海外的敦煌文化瑰宝。
中国吐鲁番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兼主任刘进宝对“到世界找敦煌——敦煌流散海外文物复制展”给予高度评价。他说:“这种形式很好,对敦煌的发展,对普及敦煌学、弘扬敦煌文化,让大众了解‘一带一路’,都有着特别的价值和意义。”
“常沙娜设计奖获奖作品展”全面展出了以“敦煌图案解密人”——常沙娜命名的设计大赛获奖作品。一件件精美绝伦的图案设计,展示着传承、研究、创新敦煌文化的丰硕成果,也让承载敦煌厚重文化的图案艺术走入了“寻常百姓家”。
“丝绸之路文旅商品展”全面反映了我省文旅产业发展的最新成果,以及各市州文化旅游产品的鲜明特色,既是丝路文化的时代表达,也是甘肃故事产业化成果的集中展示。
我国第一部大型民族器乐剧《玄奘西行》为“一会一节”添彩。
文艺演出,为展示丝路文艺精品、分享文化成果提供了多彩舞台
9月23日晚,国内首个器乐剧《玄奘西行》作为“一会一节”迎宾演出在敦煌大剧院精彩上演,国内外嘉宾现场观看演出,300多万观众通过网络直播感受演出盛况。
“该剧目以民族管弦乐队为表演主体,用现代舞台艺术创作手法,融多民族器乐演奏和喜剧表演为一体,向广大观众全景呈现了民族音乐的前世今生。”中央民族乐团副团长唐峰介绍说,全剧展示了敦煌莫高窟壁画复原古乐器及古丝绸之路的传统乐器和唐代五旋琵琶谱音乐,体现了当代民族音乐的继承与创新。
演出结束后,主创单位中央民族乐团将该剧价值360万元的乐谱、舞美、道具和服装捐赠给甘肃演艺集团歌舞剧院,并将指导甘肃省文艺院团把民族器乐剧《玄奘西行》打造成为弘扬丝路精神、推动丝路文化交流融合的经典剧目。从此,这台经典器乐剧将永久落户甘肃。
“本场演出让整个‘一会一节’亮点十足。”陈卫中说,这是我省继《丝路花雨》《大梦敦煌》之后,又一个具有高超艺术水准和深厚文化内涵的经典剧目,也是“一会一节”传承丝路精神、促进人文交流、助推甘肃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成果之一。
9月24日,《相约敦煌》文艺展示活动在本届“一会一节”开幕式暨高峰会议上精彩亮相。
美轮美奂的光影,旷古空灵的旋律,热情奔放的舞姿……两千年丝路文明与现代舞台艺术完美融合,让线下和线上观众大饱眼福。
本次演出彰显了丝绸之路上的舞蹈艺术魅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以及新疆、重庆、陕西等省区市极具代表性的民族舞蹈,让“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焕发出时代生机。
参会记者和工作人员在敦煌市入住宾馆前进行核酸检测。
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回望丝路历史,千山万水并不能阻挡各国文化的交流。正是灿烂多元的文化,让丝路沿线人民相遇相知,共同创造了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辉煌。
“我们相信,承载着文化交融、情感交流、民心相通的重大使命,‘一会一节’必将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陈卫中说,甘肃将借助“一会一节”这一重要平台,充分发挥独特的历史、文化与地缘优势,以更持久、更深厚的文化自信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以更广阔、更开放的视野格局向世界传递和弘扬丝路精神,努力为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图片均由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高樯 盛学卿 摄)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