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秦川,风从敦煌来(下)

 2021/10/09/ 08:58 来源:新甘肃 记者 施秀萍

(九)

  很多人知道,秦川拍了《吴哥窟与莫高窟的对话》;很多人不知道,在拍《吴哥窟与莫高窟的对话》的同时,他还接了纪录片《中国石窟走廊》的拍摄。

《中国石窟走廊》剧照2018.jpg

秦川拍摄《中国石窟走廊》。

  “太狠了。对自己太狠了。”秦川知道,这就相当于头上顶着两个大罐子,还要快速奔跑,还不能让罐子掉下来,“2018年、2019年,拍这两部片子的时候,过着‘非人’的生活。”

  好在,两部片子都是石窟,有交叉、有穿插。

  好在,两部片子都让秦川兴奋。

  甘肃,最值得骄傲的历史文化资源之一,便是绵延三千里的石窟走廊。不仅最古老的石窟在甘肃,甘肃石窟营造延续时间也是最长的,长达1600多年,“而且,千年营造从未中断过。”

  若论石窟艺术价值,又非甘肃石窟莫属,用秦川的话讲,就是壁画“独步天下”,雕塑“笑傲江湖”,彩塑更是“登峰造极”。

  有这些“托底”,虽是咬着牙、跺着脚,但秦川底气十足,干劲十足,“趁机,将甘肃境内石窟群的脉络、价值,全部梳理出来了。”

  2020年,秦川还拍了《敦煌,千年不散的宴席》,将壁画上的美食、生活中的美食都拍进纪录片。在拍了20年“好看的敦煌”之后,终于拍了一部“好吃的敦煌”。这部纪录片“太诱人了”,看片时,肚子会情不自禁地咕噜噜叫,纷纷说:“一定要去敦煌吃。”

  壁画、雕塑、书法、绘画、舞蹈、音乐、饮食……敦煌,因包容而璀璨。受敦煌文化的熏陶,秦川也“有容乃大”,20年里,几乎所有题材拍了个遍,“唯一还没涉及的就是文献、就是敦煌学了。”

无人区拍摄.jpg

秦川(右二)在无人区拍摄。

  其实,作为土生土长的秦川早就想拍《到全世界找敦煌》,通过全面的、地毯式的寻访和拍摄,将家乡流散出去百多年的国宝,看一眼,拍一下,用视频的方式 “带”他们回老家“团圆”,也在题材上实现自己的“全家福”。

  这是秦川的“心愿”,一个从小在莫高窟长大的导演的“心愿”。

  “敦煌,是文化和艺术的汪洋大海。20年,我只是舀了敦煌的一瓢水而已。”说起敦煌,秦川兴奋起来,滔滔不绝:

  莫高窟里,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洞窟,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幅壁画,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艺术风格,这代表的是中国不断创新的创造精神,代表着最先进、最优秀的中国文化;

  藏经洞,就是一千多年前的“博物馆”,无论长安的时尚、印度的时尚、西域的时尚,海纳百川、兼收并蓄、为我所有,“成就了敦煌的伟大”,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自信;

  中国的文化记忆、民族记忆,以及记忆的丰富细节,都保存在敦煌,要唤醒民族记忆,敦煌就是最好的“开关”……

  “敦煌,是一座富矿,有着穷其一生也做不完的文章。”敦煌养育了秦川,敦煌文化更给了秦川强大的文化自信。更何况,作为甘肃人、敦煌人,在敦煌题材创作上,还有着巨大的地缘和情感优势,“我是不会停止创作的,这是敦煌交给我的‘使命’,而源源不断的创作,也让我获得很多乐趣和精神上的无穷滋养。”

  这不,9月22日下午,“见缝插针”的约了采访,23日一大早,秦川就飞往敦煌,继续《石窟中国》的拍摄之路。

许身大漠终不悔.jpg

秦川,许身大漠终不悔。

  风,从敦煌来。只有起点,从无终点……

首页  上一页  [1]  [2]  [3]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