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白永萍
韩彦凤怎么也想不到,她能从一个农村陪读妈妈,摇身一变,成了甘谷县戈尔康服饰有限公司的一名裁缝师傅,每个月还能拿到3000多元的工资。
在戈尔康服饰有限公司服装加工车间内,记者看到,韩彦凤正和同事们一起熟练地飞针走线,随着缝纫机发出的“嗒嗒”声,一件件针脚细密的衣服便在顷刻间成型了。走近挂衣架细瞧,无论是校服还是西服,件件都用料讲究、做工细密,几乎找不到一个线头,完全不输商场的专柜服装。
“‘戈尔康’服饰对质量要求很严格,有一点点小问题,我们都要返工重来。”韩彦凤笑着说,从起初的不适应,技术不过关,到现在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裁缝,赵总可没少为大家花心思。
韩彦凤口中的赵总,便是戈尔康服饰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赵世平,个头不高,皮肤偏黑,笑起来有点憨憨的他,对服装制造却有着异常的热情和坚持。在赵世平看来,衣服的每一个细节都很重要,这关乎到穿衣服的人是否穿得舒服、好看。
“每件衣服从取材到成型,我都要严格把关。”赵世平说,一直以来,自己有两个愿望,一个是让当地的陪读妈妈、留守妇女学会学好缝纫技术,另一个是在甘谷创建出享誉全国的服装品牌。
赵世平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去年年初,他和妻子放弃了原本在北京的高薪工作和安逸生活,毅然决然地回到了家乡甘谷,创建了戈尔康服饰有限公司,并为品牌标识注册了专利。
凭着自己在服装行业摸爬滚打二十多年的经验,一开始赵世平就稳扎稳打。他深知,当地的陪读妈妈、留守妇女在缝纫方面大多都只懂皮毛,要想加工出高品质的衣服,第一步就是要培养缝纫师傅。
为此,在公司成立之初,他不着急接订单,而是和妻子手把手为招聘来的陪读妈妈、留守妇女教授缝纫技术。
“从量尺寸、图画标注、动手裁剪到缝纫、熨烫,刚来的前几个月,我们一直在学习。”韩彦凤说,以后自己身上除了“陪读妈妈”外,还多了个“缝纫师傅”的标签。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赵世平说,自己不仅要教会大家缝纫技术,还要发展壮大戈尔康服饰有限公司,让大家长长久久地做下去,在家门口就能挣上工资。
现在,赵世平的服饰公司已经渐渐走上正轨了,年刚过,就接到了大批的生产加工订单,他自创的“戈尔康”服饰也接到了订购电话。
酒香不怕巷子深。赵世平告诉记者,自己有信心,2022年,自己创立的品牌服饰能得到更多的市场认可,能够走得更长更远。
戈尔康服饰有限公司制作的西服。
正在制作工作服的韩彦凤。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2年02月11日【新春走基层】兰州客运中心的“守门员”胡斌坚守岗位守好防疫第一关
- 2022年02月11日【新春走基层】户外劳动者驿站:温暖“不打烊”
- 2022年02月11日【新春走基层】春节在岗,“妈妈牌”饺子暖心
- 2022年02月11日【新春走基层 走邮路 看新局】山路雪印传邮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