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科教

【二十大代表风采】李得天:勇做航天事业的攀登者

 2022/10/11/ 08:21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张燕茹

【二十大代表风采】

李得天:勇做航天事业的攀登者

李得天院士工作照(左)。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燕茹

  “航天精神的魂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爱国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要付诸行动,在科学研究上自主创新、勇于攀登。”这是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10所李得天院士30多年来所坚守的赤子情怀。

  1981年,15岁的李得天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考入西北师范大学物理系。

  “上大二时,有一位学长考取了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10所的研究生。得知这一消息,让我怦然心动。”李得天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

  1985年,李得天顺利考取510所研究生,并留所工作。至此,便与真空和航天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30多年来,带着对真空基础学科的满腔热爱,带着对中国航天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李得天从一名普通的大学生成长为我国航天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家。

  20世纪90年代,“孔雀东南飞”现象突出,很多领域出现了出国热。地处祖国西部的510所深受影响,一些科研人员带着家属去了南方城市,或者选择出国。

  勤于钻研的李得天,很快就在科研领域崭露头角,他当时也接到国内外很多单位的邀请。“当时也动摇过,想出去看看,但最终还是选择了留下。我的根在西北,这片土地不仅养育了我们,也承载着我们的梦想。”

  2001年,李得天去德国做客座科学家,一年间他接触到很多前沿科技,专业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对方极力挽留他在德国发展。然而,李得天对祖国有着深深的依恋。“一定要回国,这是我的底线。”2002年6月,李得天重新踏上了祖国的土地,继续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努力奋斗。

  随着探索太空的步伐不断加快,我国急需拥有自己的超高(极高)真空计量标准,这项任务落在了刚刚回国的李得天身上。

  李得天和团队成员遍访国内外真空企业,寻找合适的技术和设备。当得知国外一家真空企业拥有可获得极高真空的装置——极高真空泵时,李得天第一时间前往拜访。

  “当时国外普遍的做法是采用液氦冷冻、液氮保护等低温手段获得极高真空,但这样的标准装置结构复杂、测量不确定度大,运行成本也很高。可即便如此,外方仍然不愿意把设备卖给我们。”李得天在国外吃了闭门羹,真正体会到被人“卡脖子”的难受。

  “既然别人不给,就只能靠自己。”一个偶然的机会,李得天得知了一种用于抽除真空活性气体的吸气剂。

  “这种方法能否用于极高真空获得上?”带着这样的好奇,李得天立刻开始论证与设计。

  在多方调研、论证和多次试验的基础上,他创新性地提出磁悬浮涡轮分子泵级联与非蒸散型吸气剂选择性抽气相结合的室温抽气方法,在常温条件下获得极高真空,并自主设计研制成功我国首台超高/极高真空标准装置,将我国真空压力校准能力由10-4Pa延至10-10Pa,填补了(10-12~10-2)Pam3/s气体微流量校准技术空白。

  2012年,欧洲发布的计量研究规划评价李得天的成果是“国际上仅有的‘实际可行’的室温下极高真空校准系统”;2019年,那家曾让他吃了“闭门羹”的外国公司专程邀请他讲学。这一刻,我国真空计量技术终于进入国际前列。

  此时,李得天已带领团队建成了集真空计量标准装置、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国防军工计量规范等为一体的完整的国防真空计量技术体系,为国防工业计量和航天泄漏检测工程作出重要贡献。

  多年来,作为真空测试计量专家,李得天不断寻求学科交叉融合,助推航天重大工程成功。

  李得天及其团队基于真空测试计量技术研制的航天器舱门快速检漏仪,在载人航天工程交会对接和出舱活动中得到成功应用;他提出的双分子流小孔进样方法,用于我国卫星导航用铷原子钟的铷泡精确充气之中,使得导航铷原子钟打破了外国禁运,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组网作出了突出贡献……

  三十年如一日,李得天执著于科研、扎根在西北,另辟蹊径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取得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成果,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和国防科技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