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以“广角视野”打造“甘肃之美”——甘肃“旅游+非遗”融合发展调查

 2019/03/20/ 08:35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张栎

  2015年,电视剧《芈月传》热播,越来越多的旅游爱好者被义渠戎国的神秘色彩所吸引,义渠村这个不起眼的村子顿时成了游客想一探究竟的目的地。刘兰芳的庆阳岐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俨然成了游客体验刺绣技艺、定制刺绣产品的旅游商品创意园。

  目前,刘兰芳的示范基地内的庆阳仁民香包博物馆、刘兰芳传习所和陇东工匠工作室已成为读者出版集团文化旅游公司庆阳地区研学基地。每年还培训2000多名妇女从事绣艺编织工作,目前累计有20000多名妇女参与到公司的生产中。

  “旅游发展给非遗保护带来了内生动力,不仅留住了古老的刺绣手艺,更让义渠村充满了希望。核心技艺没有变、非遗内涵没有变,但表现形式随着游客需求和现代生活在变化。游客的到来,让传统技艺有了更多展示、互动、传播的空间,也让古老技法传承有了资金、人才、技术的支撑。”省文旅厅非遗处副处长刘卫华说。

  融合打造深度美景

  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院长把多勋认为,旅游+非遗是旅游产品开发的重要方向。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结合后,越来越多的游客在旅游中了解非遗内容、学习非遗技艺,甚至可以参与到非遗表演、制作艺术品中,这对提升当地的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意义深远。

  “传承保护过程中,善加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它发挥最大的效益才是最好的保护。旅游就是这种方式,让技艺得以传承,让美景赋予内涵。”把多勋说。

  省文旅厅下发的《2019年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要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及创新发展有新的要求。首先,是推进非遗的整体性、生产性保护。文旅厅将启动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深入实施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和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公布第一批省级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建成一批省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传统工艺创意研发基地和技能培训基地,建立一批传统工艺工作站,设立传承人工作室和传习所。建设好国家级试点临夏州传统工艺工作站,支持各市州建设非遗扶贫工坊,推进“非遗+扶贫”工作。以传统工艺类非遗项目为重点,持续组织开展各类非遗展示展销活动,拓宽非遗作品销售渠道。

  同时,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能力,完成甘肃省非遗资源数据库建设,办好“陇上非遗”微信公众号,搭建非遗传播融媒体平台。组织开展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系列宣传展示活动,举办《丝路记忆》非遗展演、西北五省区传统戏剧(秦腔)会演,积极参加全国性非遗节会,广泛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活动。

  “探索传统手工艺业振兴机制,让非遗融入现实生活,通过‘旅游+非遗’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甘肃各地旅游资源丰富,再加入各自的非遗元素,变得更具特色与魅力。旅游与非遗的融合,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融入旅游场景,展现文化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也赋予旅游更为蓬勃的生命力。”刘卫华说。

首页  上一页  [1]  [2]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新闻排行

1   降压供水公告
2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示2018年享受政府特
3   兰州:黄河里冲出一条一米长的娃娃鱼
4   林铎在全省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决防范化解风险积极
5   省食药监局:效价指标不合格百白破疫苗未流入甘肃
6   每日甘肃网7月22日甘肃热点新闻回顾
7   【全国网媒看平凉】探访崇信龙泉寺 感受文化旅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