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求富思进 奋斗以成 ——庆阳市激发内生动力决战脱贫攻坚走笔

 2019/08/29/ 14:05 来源:每日甘肃网

  志若磐石身残又何妨?

  去年以来,庆阳市有两位残疾人受到当地媒体“热捧”,一位是环县天池乡曹李川村罗望民,一位是正宁县三嘉乡关川村关长俊。他们一个在北,一个在南,素未谋面,却有着共同的默契——不向命运低头。

  17岁时,因为一场意外,罗望民右腿高位截肢。身体的痛苦和心里的痛楚深深煎熬着这位青年,他曾尝试用绝食、跳楼等方式结束生命。

  出院回家后,看着忙前忙后和日渐憔悴的父母,罗望民一次次地问自己:“难道真的要让父母这样伺候一辈子?”“残疾人就什么都不能做,人生就一点意义都没有?”

  2003年春节刚过,在父亲的帮助下,18岁的罗望民独自一人在距家20里外的乡镇街道办起了门市部。在里,罗望民不仅重燃了生活的斗志,而且收获了甜蜜的爱情。

  紧接着,罗望民成了家,有了孩子,他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也由此变得越来越坚强。为了解决一条腿“慢”的问题,他硬是学会了骑摩托车,考取了小汽车驾驶证。

  2008年,罗望民来到庆阳市区务工。他与妻子陶林林给楼房外做保温、粉刷工作,每次上楼时,自己爬一会,妻子背一会,虽然很辛苦,两人却配合默契、相惜相爱,夫妻俩赚钱给家里盖了新房子,买了小汽车。

  间歇性的务工,来回折腾较大,收入还不稳定,罗望民和妻子商量,决定回家搞养殖。

  2018年,罗望民在自家原有5头牛、10只羊的基础上,用务工积蓄进行贩卖、育肥,滚动扩大规模。一年时间,他家的牛存栏迅速扩展到14头,羊存栏也扩大到35只。

  坚韧、勤快、有干劲的罗望民被曹李川村“两委”相中。随后,他担任起了所在村民小组——峁旦组的组长。

  在他带领下,峁旦组44户群众,养牛5头以上的农户10户,羊存栏20只以上的农户11户,该组牛存栏100多头、羊存栏400多只。

  在庆阳市最南端的正宁县三嘉乡,残疾人关长俊也有着另一番奋斗人生。

  55岁的关长俊是三嘉乡关川村人,两岁多时因患小儿麻痹致残,双腿萎缩,不能直立行走,姐姐背着他读完了小学。

  “虽然我双腿残疾不能走路,但我的双手不想闲着。”关长俊说,他种过西瓜、经营过果园,还经常指导村里的果农修剪果树。

  2013年,关长俊注册成立了常生养殖场,养了40只小尾寒羊,但因养殖不规范,羊的死亡率很高。

  关长俊深刻认识到了技术的重要性。他托弟弟花了600多元从外地购回了一套《羊的饲养与管理》丛书,并通过电视、手机进行辅助学习。

  “现在只要羊叫,我就能听出来它得了什么病?”关长俊自豪地说,他还专门建立为羊建立了药房,储藏着各种备用药物。

  2017年7月,暴雨突袭,常生养殖场地基下陷,背墙倒塌。当时已是晚上9时多,关长俊大声呼喊,村里的人没有听见;场里饲养员老头因为耳聋,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没有办法,关长俊爬进羊圈,跪在地上来回打转,直至把羊赶到安全地带,此时天已快亮,他的身上沾满了羊粪和泥水。

  “我也曾想过放弃,我一个残疾人、五保户,睡着等吃政府也会管。但我不愿意,人没有事业活着有什么意思,自己能过好何必要求人?”关长俊说。

  在这种信念的支撑下,短短几年间,关长俊利用各级残联和畜牧部门的扶持,建了28间羊舍,将羊从40只稳定在了230只左右,年收入6万余元。

  与此同时,他还带动村里10户残疾人一同养羊,免费教授他们养殖及防疫技术,帮助他们兽羊,一起增收致富,实现自身价值。

  生活短了什么,都不可短了精神;脱贫少了什么,都不可少了志气,脱贫路上,志气愈坚,步履愈铿。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新闻排行

1   降压供水公告
2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示2018年享受政府特
3   兰州:黄河里冲出一条一米长的娃娃鱼
4   林铎在全省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决防范化解风险积极
5   省食药监局:效价指标不合格百白破疫苗未流入甘肃
6   每日甘肃网7月22日甘肃热点新闻回顾
7   【全国网媒看平凉】探访崇信龙泉寺 感受文化旅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