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科教

科技治沙的“甘肃名片”——甘肃省治沙研究所60年坚守风沙一线开展防沙治沙研究纪实

 2019/10/10/ 05:42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洪文泉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举办国际治沙技术培训班。(资料图)

  治沙科技的“推广者”

  科技治沙,离不开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省治沙研究所采取“引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共培养博士28人,硕士32人。目前,研究所已经建立省级科技创新团队和基础研究创新群体4个,14人进入甘肃省领军人才和甘肃省优秀专家队伍,共有研究员25人,副研究员42人,形成了一支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治沙专业研究团队。

  “所有的科研,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服务大众。”甘肃省治沙研究所所长徐先英告诉记者,这几天,位于兰州市安宁区的甘肃省治沙研究所国际培训中心里,由科技部主办、甘肃省治沙所承办的“中西亚国家荒漠化防治与生态安全评价技术国际培训班”正在进行。来自蒙古、伊朗、加纳、埃及等7个国家的国家森林部、资源保护部、大学和地方管理部门的官员和技术人员参加培训。

  从1993年至今,研究所已连续为发展中国家举办了46期国际治沙技术培训班,共有来自86个国家的1047名官员、学者参加了培训。

  “除了理论知识学习,学员们还将参观我国防护林体系、干旱区绿洲生态、风沙危害防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成果。通过学习、培训、交流、实地参观等多种方式,让学员们体验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徐先英说,随着我省荒漠化治理水平的不断进步,特别是加强了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治沙科技合作,不断地向世界输出中国治沙技术。

  自1987年以来,研究所参与完成了38个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在尼日利亚、尼日尔、毛里塔尼亚和埃及分别建成了4个沙障与造林相结合的治沙示范推广基地,培训技术人员与当地农民技术员300余人。

  经过60年的“风沙”洗礼,甘肃省治沙研究所已经成为我省防沙治沙领域一张响当当的“科技名片”。

  【绿色建言】

  防沙治沙必须提高科技含量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洪文泉

  作为全国防沙治沙的前沿阵地,我省防沙治沙如何取得进一步的进展?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研究员常兆丰。

  “我省沙区主要集中在河西走廊地区,这里自然条件严酷,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民间‘插风墙’‘土埋沙丘’等防风固沙的土办法,治沙效果十分有限。”常兆丰说,“要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加快防沙治沙步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必须提高防沙治沙工作的科技含量。”

  “首先,科技治沙要注重科学、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常兆丰谈到,必须强化科技支撑,正确处理防沙治沙与发展经济的关系,提高防沙治沙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形成防沙治沙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发展逆向拉动生态建设的良性循环。

  “其次,科技治沙也要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分区施策。”常兆丰说,过去60年我省常用的防沙治沙措施主要有三类:一是造林治沙,二是沙障压沙,三是封沙育林育草。实践证明,由于植物能够转化利用太阳辐射,平衡地表热力,因此造林治沙仍是我省这些年最有效的治沙措施。

  “科技治沙还要抓住重点。对于我省大部分沙区而言,水就是治沙的根本问题,水资源的变化决定着沙漠生态环境的变化。”常兆丰说,本世纪以来,由于地下水位普遍下降,造林治沙的规模减小,我省治沙工作逐渐转向以封育保护沙区植被为主。因此,节约用水才是防沙治沙的治本措施。

  “防沙治沙,仅仅依靠沙区林场和治沙科研人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常兆丰说,只有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培养节约用水、保护植被、保护沙区生态环境的意识并付诸行动,才能更加有效地防止土地沙化,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绿水青山。

首页  上一页  [1]  [2]  [3]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新闻排行

1   降压供水公告
2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示2018年享受政府特
3   兰州:黄河里冲出一条一米长的娃娃鱼
4   林铎在全省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决防范化解风险积极
5   省食药监局:效价指标不合格百白破疫苗未流入甘肃
6   每日甘肃网7月22日甘肃热点新闻回顾
7   【全国网媒看平凉】探访崇信龙泉寺 感受文化旅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