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评论】让每一分钱都发挥最大社会效益

 2020/06/15/ 15:32 来源:天水日报 韩振 刘博伟

让每一分钱都发挥最大社会效益

  韩振 刘博伟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提质增效,各项支出务必精打细算,一定要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一定要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有真真切切的感受。如何实现这一要求?一些地方为贫困家庭失能人员兜底的尝试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凡困必帮、有难必救。对于贫困家庭的失能人员,国家每个月都有一定的补助。按时足额把补助资金打在失能人员卡上,对不少地方来说既简单又省事。但是对于不少失能家庭,需面对医疗费用居高不下,家庭债务负担重;家庭成员为照顾失能人员,被捆住手脚,没时间和精力发展致富;失能人员易受歧视,部分家庭缺乏奋斗激情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很难仅靠单纯的补助解决。

  能不能把失能人员供养起来,把失能人员家庭劳动力解放出来?重庆市奉节县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兜住失能,释放有能。全县投入5000万元资金,建立3个失能供养中心,整合五保、低保、社会救助、慈善捐款等资金,按1名失能人员1500元/月的标准补助供养中心,由供养中心按7比1的比例聘请专业护理人员对其照料。通过此举,全县供养650名失能人员,释放劳动力1005人。

  作为三峡库区移民大县,奉节县本身财政并不富裕,但愿意拿出5000万元建供养中心,无疑是算清了“小投入”换取“大收益”的经济账、民生账:供养一名失能人员,每个月只需要花费1500元,而释放一个劳动力,按外出务工算,每个月可结余两三千元。相比于直接发钱兜底,集中供养的方式尽管更费时费力,还额外增加了责任,但这种方式却对贫困群众最有利,也最可持续,折射出当地的民生情怀,责任担当和长远眼光。

  在财政收入偏紧的情况下,对为贫困家庭失能人员兜底等民生领域的财政支出做出科学合理的安排,让百姓享受到实惠,是对“把钱用在刀刃上”这一要求的生动诠释。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脱贫攻坚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越是困难,越要关注民生;越是困难,越要凝心聚力迎难而上。各级政府部门在落实政策时既要不折不扣,又要敢于创新、追求实效,把不必要的开支降下来,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确保财政的每一分钱都发挥最大社会效益。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