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书写“小苹果”高质量发展“大文章”——宁县构建现代苹果产业体系纪实

 2020/08/29/ 03:18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王朝霞

书写“小苹果”高质量发展“大文章”

——宁县构建现代苹果产业体系纪实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朝霞

  八月,行进在宁县,董志塬、早胜塬、盘克塬等平展展的黄土塬上,成千上万亩果树颇有阵势,一行行、一排排,像待检阅的方阵士兵,蓬勃舒展的绿叶随风舞动,挂满枝头的苹果青中泛红,透出融融的暖意。

  宁县是全国苹果最佳适生区之一。宁县县委县政府把苹果作为农业首位产业,以工业化思维、现代化理念、标准化方式,蹚出了“全覆盖科学化的规划体系为引领、全链条标准化的生产体系为核心、全网络品牌化的营销体系为支撑、全环节长效化的增收体系为根本、全方位一体化的推进体系为保障”的现代苹果产业之路。

  好砧木苗木产“优质果”

  早胜塬的广袤原野上,竖立起一根根整齐的水泥立柱,立柱之间拉着一条条钢丝,捆绑着竹竿,一株株苹果树依杆而立,形成一排排整齐的树墙。

  “这是栽植自根砧矮化密植苹果的格架系统,由于矮化自根砧苹果树的主根不发达,果树结果量又大,要用格架系统辅助支撑。”宁县果业局局长范红年解释,“用格架系统栽植的矮化果树,最大的特点,就是当年开花、二年结果、三年丰产、五年盛产。”

  依托格架系统,树根部搭建着一条细长的黑色滴灌管,灌孔紧贴根部,喷洒着水肥液;树梢顶上,悬挂着白色防雹纱网,抗击冰雹并防鸟食;树体中间,一条条果枝上下左右被拉展后,轻轻系在铁丝上……一棵棵苹果树被精心呵护。

  “拉平枝条,不要弓背!”早胜镇南北村62岁的村民豆菊仙一边拉枝系带,一边像专业工人指导同伴,“矮化果树最高在3.3至3.5米,控制头枝,不让它像乔化果树由着性子往高长。对侧枝要先柔枝、给树‘按摩’、再拉枝,把树打扮成高纺锤树形,让果子都能照上阳光。”

  从传统有性繁殖的乔化果树到无性繁殖的自根砧矮化密植果树的演变,成为引领全国苹果产业的一场革命。二者经济效益对比悬殊:1亩乔化果园最多栽植50株果树、产量2.5至3吨;1亩矮化密植砧木果园,可栽植200株果树、产量高达5至8吨!

  “四五米的乔化果树,树冠高大,但结的果子少。”良平镇良平村村支书岳保牛指着自家乔化果园,对比合作社矮化果园说,“乔化果树挂果迟、采摘费人工。矮化果树打药、施肥、除草更便于机械化作业与管理。”

  育苗是发展苹果产业的重要一环,是宁县苹果“当年开花、二年结果”的关键所在。

  走进庆阳海越公司的2000多亩苹果育苗基地,一株株苗子像“克隆”似的,根部是一样的砧木,枝条是一样的高度,侧枝几乎一样的个数……“今年雨水好,瞧这苗木长得多攒劲!”公司育苗区主任王群乐欣喜地说。

  好砧木,抗旱、抗寒、抗重茬;好苗木,根系发达、成活率高、结果实好。全县建成庆阳海越、庆阳正洋、甘肃柰源、宁县飞宇等育苗基地4000亩,其中自根砧3500亩,建成种质资源圃、采穗圃230亩,收集B系、G系、M系等砧木和苹果品种1400份,繁育苗木1300万株。

  宁县县委县政府以全域理念规划苹果产业,按照适宜栽果区域全覆盖的目标,布局“一核三塬五带”,以西部苹果国际商贸港为核心,在董志塬、早胜塬、盘克塬等三塬建设新庄-长官、焦村-新宁、早胜-中村、良平-米桥、春荣-盘克等5个万亩果带。全县苹果面积达45万亩,其中,矮化密植自根砧果园突破11万亩,建成全国最大的矮化密植自根砧苹果基地。

  智慧农业种植“绿色果”

  宁县县委县政府构建现代苹果生产体系,探索形成以高定位、高科技、高效益“三高”和苗木良种化、栽培矮密化、生产机械化、水肥一体化、产品标准化“五化”为特点的生产模式。

  在庆阳正洋的1.2万亩苹果基地,被分为八个管理区块,每个区块1200亩以上,按照现代智慧农业的标准化、绿色化、专业化生产模式。从水肥一体化灌溉、绿色预防病虫害、机械化生产到土壤温湿度监测等,都建立了园区智慧农业数据传输系统,科学指导生产。

  农业生产中,难免遇到自然灾害。今年春季的倒春寒,让我省部分正值花期的果园遭遇霜冻。而宁县焦村镇的苹果基地,果实十分繁密,受霜冻影响似乎并不大。

  基地技术人员窦剑兵指着远处一个高约10米的风车,道出了防冻的“秘密”:“那是防霜机,1台防霜机可控制60亩的果园,利用风叶将冷热空气搅混原理能提高温度2.5摄氏度,避免了霜冻。”

  天气晴朗,阳光炽烈,但果园里清风送爽,脚下草坪绵软。“每行果树下种植了黑麦草、三叶草,调节小气候、保墒保水,收割还田,能提高土壤有机质;不套袋,让苹果营养更全面。”窦剑兵介绍,“定期对叶面、土壤进行测量、化验,分析果树缺哪种肥料、什么时候需要灌溉,通过智慧农业系统大数据分析,缺啥补啥。”

  夜幕降临,果园里的智能虫情测报灯闪亮,飞入虫箱里的每一只虫子都被里面的摄像头360度拍照,并上传数据到果园管理网络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对虫害有效预防。果园里还用粘虫板、杀虫灯等物理技术防虫,以及施用生物农药,减少或不用化学农药。

  发展绿色有机苹果,不仅是苹果高端市场的需要,这种新理念已深入宁县果农心中。

  宁县众合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500多亩果园旁,矗立起3栋獭兔舍,兔舍旁建起了白色沼气罐和半圆球状贮气罐,一个废弃的地坑庄改造成1000立方米的沼液池,并安装了80千瓦的发电机。

  “养殖了1万多只獭兔,兔粪在沼液池发酵,产生的沼气能发电,发的电用于合作社办公及果园用电,沼渣、沼液还田果园,是优质的叶面肥,还能杀菌杀虫。”合作社理事长尚宝成介绍:“我们是‘獭兔养殖+沼气池+绿色有机果园’的循环生态农业。”

  宁县已建成绿色、出口、3A、有机、GAP(欧盟)认证5个15.3万亩,荣获全国绿色食品(苹果)标准化生产基地县、第16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等奖项23个。建立苹果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和追溯信息终端,把产前、产中、产后纳入标准化和数字化管理,消费者可以对苹果质量溯源,吃上放心果。

  “三变”改革发展“致富果”

  宁县县委县政府以农村“三变”改革为动力,引进和培育海升、海越、宁越、金农、正洋、兆丰、北国春、柰源、奈苑、惠泽塬等龙头企业38个,建成规范运营的苹果产业合作社135个,大力推行以“三方联动、三变推动、品牌带动、党建促动”为主要内容的“331+”产业扶贫模式,实现了最弱势贫困户与最优势产业、最强势企业、最广阔市场的紧密联系,实现了产业扶贫效益最大化,确保贫困群众稳定脱贫、长远致富。

  焦村镇通过农村“三变”改革,流转土地栽种苹果2.8万亩,龙头企业投股60%,负责建园、管理和销售;县里成立聚农资金专业合作社,把5194户贫困户统一组织起来,筹资2.18亿元、参股40%,并担任监事长,聘请第三方财务监管,维护股东共同利益。贫困户按照16.8%比例已连续两年分红,效益高于16.8%时按效益分红。

  农村“三变”改革,形成了“你建园、我入股,你经营、我务工,你盈利、我分红”的合作共赢机制。

  良平镇马家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豆焕叶,将8.5亩土地全部流转,年收入流转费4200元,又在基地打工,每月干20多天,收入1800元,加上入股分红,她家脱了贫。“今年儿子毕业工作了,相信日子会越来越好。”她满怀信心地说。

  苹果,给宁县广大贫困群众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目前,全县通过苹果产业“331+”产业扶贫模式累计分红6364.2万元。其中,贫困户3370.83万元、村集体2889.78万元、一般农户103.59万元。苹果产业在整县脱贫退出、高质量打赢收官战中发挥了重要助推作用,宁县于2017年获得“中国果业扶贫突出贡献奖”。

  宁县优良地域元素孕育生成的绿色有机苹果,如何能卖上好价钱?

  “通过互联网,让庆阳苹果走向世界。”甘肃庆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守业认为,“我们认真做好每一个订单,因为每个订单的背后有贫困户眼巴巴的期望。”庆新果业电商销量连续三年位列阿里巴巴生鲜行业第一,2017年12月20日当天销售额达1290万元,创造了单日单品销售纪录。

  宁县以庆新电商中心为带动,年线上销售苹果10万吨。同时,线下在北上广深等城市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营销中心7个,在华润万家等全国22个大型超市直销,与巴勒根国际贸易公司等国内外200多家经销商长期合作,年线下贮藏销售苹果20万吨。

  宁县县委县政府着力构建现代苹果经营体系,由海升集团庆阳海越农业有限公司建成的国内首条水式输送分拣线,对水式输送带上的每个苹果进行360度拍照40张,可区分果径、颜色、表面瑕疵等,将苹果分选成26个等级。同时在建的中村正洋、早胜海越2个2万吨气调库,全县年分拣分级能力将达50万吨。按照“吃干榨尽、增值增效”的思路,通达果汁、恒瑞康果粉等后续加工企业,生产浓缩果汁、果粉、果干、果圈、果脆片等产品,出口俄罗斯、日本等10多个国家。这是全县所产苹果抵御市场风险的重要保证。

  2019年,全县苹果产量50万吨、产值25亿元,带动农民年人均增收2727元,带动了有机肥厂、农资、农机服务和包装箱厂、水泥立架厂建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苹果旅游业蓬勃兴起。

  为深度挖掘苹果产业文化底蕴,宁县金农农业扶贫开发有限公司于今年5月份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人类第四个苹果”商标注册证。宁县将在“庆阳苹果”公用品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西部苹果国家商贸港平台作用,把基地生产有标准、果品质量按标准检测、销售后可追溯的优质苹果称为“人类第四个苹果”。

  “‘人类第四个苹果’是宁县的幸福之果,养高天厚土精华,集智慧创新成果,持匠心精耕细作,圆人生幸福梦想……”相关人士阐释。

  宁县苹果,万树摇红,香飘秋野,一年更比一年红。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