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郭秀睿
在陇南市西和县稍峪镇稍峪村,越来越多的留守妇女学习掌握了手工草编技艺,她们利用农闲时间,将废弃的玉米叶和麦秆编织成一件件手工艺品,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
9月6日,由中宣部组织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督战未摘帽贫困县”主题采访团来到陇南市西和县稍峪镇稍峪村,聚焦草编产业带动留守妇女家门口就业,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懒生穷,勤发家,心灵手巧有钱花。走进位于西和县稍峪镇稍峪村草编扶贫车间,40余名妇女正赶制一批草编拖鞋订单。“这一周是西和县消费月,订单太多了,我们加班加点地干活。”稍峪村草编扶贫车间负责人何芳介绍,她们纯手工编织的拖鞋、草帽、收纳筐、车垫等工艺品深受全国各地消费者的青睐,产品供不应求。
稍峪镇草编扶贫车间于今年5月建成,内设4个编织车间,有培训室、电子商务室、产品展示区、成品材料库房。扶贫车间通过“1个公司+1个扶贫车间+X个贫困妇女”的带贫机制,吸纳周边200余名留守妇女参加草编产品编织,使贫困妇女不出村、不出户,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增加收入、脱贫致富。
巧手编制的精美工艺品
清洗、掐片、编织……在扶贫车间的“巧手”中,石燕芳编织手艺精细,效率高,一天能收入60元左右。“以前觉得这活收入低,还浪费时间。”石燕芳说,自己之前一直在上海打工,孩子上学后就回村陪读,每天看着邻居大娘大姐们编织工艺品,一天挣二三十元钱,一开始她根本瞧不上。但时间长了,耳边总是传来村里的妇女依靠编织赚钱的事儿,石燕芳也坐不住了,放下手机,学习编织,没想到,后进生成了编织速度最快的一个,常常得到大家的夸赞。
现在,石燕芳每天边陪孩子做作业,边编制工艺品,然后统一交由车间验收后出售,工作既灵活又轻松。“闲的时候和姐妹们在车间一边编织,一边拉家常,很热闹。”村民刘霞霞说。
稍峪村妇联主席王莲叶介绍,草编灵活就业助力脱贫致富已辐射到了周边9个乡镇12个村子,已成为留守妇女“碎片化”时间的主导致富产业。
何芳介绍,废弃的玉米皮、小麦秆等农作物垃圾,时常是乡村环境治理的大难题,她们将这些变废为宝,制作成大家爱不释手的草编工艺品,经过清洗消毒的农作垃圾,在巧妇手中变为120余种涉及创意居家产品、室内观赏工艺品、实用手提包、草帽、拖鞋等,实现了贫困妇女“顾家、挣钱”两不误,提高了妇女参与草编的积极性。
西和县有关负责人介绍,草编扶贫车间按照由点及面的发展思路,结合“巾帼脱贫”行动,辐射带动其他村和周边乡镇贫困妇女参与草编产业。结合线上线下订单,拓宽销售渠道,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50万元以上,为务工的留守妇女带来5000元以上的年收入。
巾帼巧手展风采,托起贫困半边天。在西和县,传承和发展草编非遗技艺成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编制拖鞋垫
编制的篮子
精美靠垫和杯垫
巧手正在缝制靠垫
编制的帽子和背包
图片、视频均由郭秀睿摄
相关新闻
- 2020年09月07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督战未摘帽贫困县】魏根有家脱贫了!
- 2020年09月07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督战未摘帽贫困县】西和半夏喜丰收 村民增收“好药方”
- 2020年09月06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督战未摘帽贫困县】大山深处有座“城”
- 2020年09月04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督战未摘帽贫困县】路宽了,致富信心更足了!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