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靖远:小香菇续写移民安置“大文章”

 2020/09/10/ 08:47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俞树红

靖远:小香菇续写移民安置“大文章”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俞树红

  靖远县若笠乡属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山大沟深,交通不便,自然条件严酷,是全县贫困程度最深、脱贫难度最大的乡镇。2013年,全乡11个深度贫困村2099户6903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占1268户4383人,贫困发生率为55.03%。2015年,若笠乡被列入“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乡镇,成为白银市唯一一个整乡易地扶贫搬迁乡镇。经过易地搬迁,脱胎换骨的若笠乡建大棚种植香菇,2019年实现了整乡脱贫。

  9月3日,“白银市全媒体集中宣传讲好白银故事”采访团记者走进碾湾坪移民扶贫搬迁小区,探访若笠乡续易地扶贫搬迁后依靠发展小香菇脱贫的历程。

  搬迁的目的就是要脱贫,而脱贫离不开产业。

  2019年,为发展安置区群众后续产业,加快安置区现代农业发展步伐,靖远县县政府提出“易地搬迁+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靠产业帮助搬迁群众稳定脱贫,实现既要“搬得出”,也要“稳得住”,更要“能致富”的安置目标。

  若笠乡党委积极引导村干部大胆带头创业,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组建靖远县惠若塬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承接贫困户入股配股资金2051万元,壮大村集体经济资金220万元,党群互助资金309万元,建起74座标准化香菇种植大棚,打开了产业脱贫致富大门。

  胡全叶从没想过,活了大半辈子,又成了碾湾坪村里的“新人”,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大山深处搬至县城附近塬上水电网一应俱全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从破旧的土房子搬进电梯楼房,从山沟沟里放羊到大棚种植作物,年均收入3万元……新村子、新房子、新日子。如今,脱了贫的胡全叶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记者见到胡全叶时,她正在打开水帘喷头给大棚香菇降温。胡全叶说:“大棚温度不能太高,适度为好,要根据室内温度,及时降温。”

  胡全叶介绍,她家从若笠乡搬迁到碾湾坪安置区,4口人住进65平方米的楼房,夫妻二人在碾湾坪帮扶产业园工作,一人一月3000元收入,比乡下好多了,过去养羊特脏,现在在香菇大棚工作很干净,又挣钱多。老家30亩承包地流转给合作社,每年还有土地流转费收入。

  “香菇开花不值钱,在未开花前就要采摘,采摘员工都是移民安置区贫困户。贫困户农民采摘一箱5元,一天能挣100元,工资按月结算直接打到贫困户账户上。”靖远县惠若塬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副理事长宋广来说,通过“龙头企业+乡合作联合社+村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农户按照人均5000元,户均最高不超过3万元的标准,对坝吴和碾湾坪两个安置区902户贫困户,进行了安置区后续产业发展配股。

  在碾湾坪帮扶产业园,记者看到74座大棚内香菇长势喜人,蘑菇棒上冒出一个个新鲜小香菇。

  “联合社除了在碾湾坪建立帮扶产业园外,还建了坝吴公路帮扶产业园,两个产业园入棚生产菌棒规模达150万棒,日产香菇达5000斤,累计出产香菇40多万斤,收益达500万元。” 宋广来说,对贫困户保底8%分红,还有2%的效益分红,今年6月份兑现了效益分红50万元。

  若笠乡副乡长张生动告诉记者,联合社成立以来,累计吸收贫困户到产业园务工达400人,固定用工63人,发放劳务工资50万元,分四批向入股农户及村委会发放股金分红55万多元。

  宋广来谈到今后联合社发展产业带动贫困户致富的新打算时说:“香菇产业园只是第一步,下一步我们在完善香菇基地标准化生产的基础上,在产品加工和销售上发力,与华润万家联系对接,争取建立‘农超对接’机制;将搬迁群众原居住地分散土地集中起来,实施高效农田建设项目,建设六大产业集中区增加农民收入,力争到2022年,联合社年营业收入达到2000万元。”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