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里有“闲钱” 心里不发慌
庙儿沟村旧貌。
如今的庙儿沟村旧貌换新颜。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伏润之
天祝藏族自治县打柴沟镇庙儿沟村过去是个贫困村。
今年52岁的林永祥对此记忆犹新。“上世纪90年代,家里穷得叮当响,每年开春连购买种子化肥的钱都没有,要么去信用社贷款,要么向亲戚朋友借钱。”
在他的记忆里,每一年都过得很漫长。“害怕庄稼歉收甚至绝收,指望秋天卖了小麦的钱能偿还春天的借款。”
最让林永祥感到沮丧的是家里忙活一整年,仅仅填饱肚子,兜里却连100元的“闲钱”都拿不出来。
驻村干部告诉记者,这个村子过去以种植小麦为主,缺乏增收途径,类似林永祥家的境况在村子里非常普遍。“二十多年前,很多老人最大的愿望就是家里能买上一台电视机。”
数据显示,2013年底,庙儿沟村贫困发生率高达45.1%,是典型的深度贫困村。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打柴沟镇因势利导,根据辖区适合种植高原夏菜的地域优势,积极引导群众调整种植产业结构,同时引进龙头企业、合作社,兴建气调库等基础设施,让周围群众依靠产业富了起来。
庙儿沟村自然成为受益者。打柴沟镇党委书记马建斌介绍说,目前,庙儿沟村种植高原夏菜2300亩,亩均年产值5000多元,实现年总产值1219万元。打造了下庙儿沟、尕哇寺2个日光温室提质增效示范点,经营日光温室118座,主要种植番瓜,棚均产值1万元左右。今年,林永祥家仅种了3亩荚豆,收入已经超过3万元。不仅如此,他还有一座日光温室,里面种植的番瓜即将上市,加在一起收入5万元不成问题。
终于,兜里有了“闲钱”,让林永祥不再“心慌”。
“我把自己的地种好,日子已经过得很舒服了,我姐姐家更厉害。”聊得兴起,林永祥带着记者来到姐姐林永秀家里。客厅悬挂着一块醒目的牌子:天祝县家庭农场。
家里来了客人,林永秀一边端出当地招待客人的馍馍,一边轻描淡写地说,她家今年5月响应号召成立了“家庭农场”,流转了50亩土地,种植了青笋、蒜苗、荚豆等蔬菜。
“收入怎么样?”
“人工工资扣除,能落个30万元吧。”
旁边的马建斌听了不断点头,他说:“这样的农户,我们还有很多。依靠产业和群众自身的奋斗,2019年村里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摘帽。”
林永秀接过话,“如今的庄稼人变了样,去年家里添置了小轿车,不要说几十年前,就是几年前这种生活想都不敢想。”
冬日阳光暖暖地洒着,大家围在林永秀家里,你一言,我一语,话说丰裕的好日子。
记者注意到,林永秀家里铺着新崭崭的地板砖。
她告诉记者,过去手里没钱,姐弟俩都住着彩钢房。“干部来做工作,彩钢房容易着火。我和弟弟就各修了一院新房子。”
不止院内,院外也是焕然一新。林永祥说,村子过去脏乱差。“土房土墙不说,房前屋后柴、粪、草到处乱堆。”
“现在家家户户房子都是新的,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村道干净整洁,还有文化广场可以健身。那边就是我们的蔬菜大棚,一会儿我还要去拾掇菜。”热心肠的林永祥站在村子的高处,将他眼中一点一滴的变化指给记者看。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等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0年12月23日一如既往 圆梦小康 ——陇南市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 2020年12月23日全省“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陇南专场实录(文+图)
- 2020年12月23日“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陇南专场举行
- 2020年12月23日【“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陇南】拔穷根 改穷窝 兴富业 建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