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从1982年至今,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已走过39年飞播岁月。期间,先后4次更名,还转战多地。可无论番号怎样改、人员怎样换,为祖国播绿的使命从未忘记,变荒漠为绿洲的追求从未改变。
忠诚,早已融入飞播官兵的血液里。
“飞播是一场守护生态的战斗,风沙是敌人,种子是弹药。”在飞播官兵心中,飞播是属于自己的战场;战场上,只有“你死我活”的殊死较量。
为了抢夺雨季“窗口期”,官兵们日均工作近10个小时。飞播季多为春夏季,飞播区常常烈日当头,机舱里闷热如蒸笼,一个架次下来,总是大汗淋漓;可为了抢时间,官兵们总是匆匆喝口水,又马不停蹄再次起飞。
“像在空中跳迪斯科。”周易新记得,因气流影响,飞机在空中“很不听话”。
可这些,比起各种险情,还只是“小儿科”。
2007年盛夏,飞行员兴伟带着“徒弟”李铜,从本场驾机飞往西北某机场执行飞播任务。按提示,本以河谷为标识物,目视寻找机场,可盘旋了一圈,却怎么也找不见。
“那机场跑道只有9.9米宽,从空中看就像一根火柴棍。”好不容易着陆,李铜简直不敢相信,前些年这里的飞播竟然一直用这样狭窄简陋的机场。好奇的他,用脚步去丈量跑道宽度,竟只迈了9步就走完了,实际宽度还不及机翼长,喃喃问道:“这跑道万一遇到大侧风,还能降落吗?”
有的跑道,在山顶上,尽头是悬崖峭壁,起落就像在航母甲板上一样;有的跑道,仅仅是树林中的一块平地,俯瞰就像“天坑”。可飞行员们说,“我们与风沙战斗,从不挑机场!”
可他们挑“云”。时间久了,什么云起风,什么云下雨,什么时候飞播种子发芽率最高,飞播官兵个个“门儿清”。
上世纪80年代,机务人员检查维护运-5飞机。(资料图片)
再点滴汇聚,形成“飞播宝典”,让下一次起飞更趋完美。
就这样,一天接着一天飞,一代接着一代播,从沟壑纵横的高原土坡,到峰峦叠嶂的秦岭深处,再到风吹草疏的内蒙古腹地……他们带着情感一次次起飞,使西部大地的飞播林从星星点点,到缀成线、聚成块、连成片,成为绿色长龙:国家“三北”防护林飞播成林超过1000万亩;在陕北播撒出165个万亩以上的连片绿化基地,形成400余公里的“绿色长廊”;在汉江、嘉陵江和丹江上游造林570余万亩,建成我国北方最大的飞播造林基地……
“绿带锁黄龙”,经过数十年的飞播造林,播区生态改善成效明显,沙漠蔓延得到有效控制,为筑牢西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作出了重要贡献。(刘畅摄)
再一次飞向蓝天,他们笑了,笑得那么纯净。因为,他们看见,祖国母亲,身披绿装,笑容迷人。
(除署名刘宏义外,其余图片由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提供)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等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1年02月07日为了希望的明天——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飞播造林助力脱贫攻坚的故事(下)
- 2021年02月05日为了大地的呼唤 ——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飞播造林助力脱贫攻坚的故事(上)
- 2021年02月05日为了大地的呼唤——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飞播造林助力脱贫攻坚的故事(上)
- 2021年02月03日组图: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飞播造林 ,播撒绿色助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