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民生

增进民生福祉 创造美好生活——甘肃省织密民生保障安全网

 2021/02/17/ 02:41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文洁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

增进民生福祉 创造美好生活

——我省织密民生保障安全网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文洁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来袭,陇东南地区发生暴洪、泥石流等灾害。面对重重困难,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抓民生也是抓发展”的重要指示要求,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问题入手,不断织密民生保障安全网,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截至2020年底,全省财政11类民生支出3320.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年初确定的为民实事全部完成。前三季度,全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6%、7.4%。全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3822元,同比增长4.6%。

  稳稳托住就业“基本盘”

  就业是民生之本。稳住就业就稳住了民生基本盘,也稳住了社会基本盘。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全省就业形势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省人社厅把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坚持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在全国较早出台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做好稳就业措施》“33条”、《保居民就业方案》“24条”、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稳就业“36条”等含金量高、针对性强的政策措施,坚持抓纾困稳就业、抓输转增就业、抓项目保就业、抓拓岗兜就业、抓培训促就业,确保了全省就业大局稳定。

  2020年2月21日,甘谷县第一批225名务工人员乘大巴前往苏州务工。

  2020年2月26日下午,来自临夏州、天水市秦安县、定西市通渭县的72名务工人员集中乘坐兰州市人民政府务工人员专车抵兰,分别前往中国邮政兰州分公司、中国大地财险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返岗。

  疫情期间,我省人社部门联合公安、交通运输和卫生健康等部门,“点对点、一站式”运送务工人员11万人。与15个省区市建立劳务协作机制,坚持稳东扩西双管齐下,努力将甘肃省贫困劳动力稳在企业、稳在岗位、稳在务工地。

  去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35.68万人;输转富余劳动力526.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317.6亿元;新开发公益性岗位10.3万个,总量达到30.5万个;扶贫车间总量达到2546个,吸纳就业10.3万人。

  此外,我省有序落实减负稳岗政策,落实援企稳岗社保费“免、减、缓、返”政策,截至2020年底,累计为企业减免、缓交、返还资金90.37亿元,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为稳定就业岗位发挥了积极作用。发放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奖补和务工补贴13.1亿元,受益生产经营主体2687个,受益务工人员88.03万人次。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是民生之基,牵涉到千家万户。省委、省政府把教育作为民生之首、发展之要,推动教育事业整体进入提质增效的新发展阶段。

  兰州市城关区原有学校布局与城市人口快速增长不匹配,造成“入学难”“大班额”等一系列问题。2017年以来,城关区千方百计努力扩充学位、推进招生改革、变革办学模式,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组合拳”。2020年,除毕业年级86个“大班额”外,其余年级的263个“大班额”已全部消除。

  近年来,我省着力解决了社会关注和百姓关切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城镇小区配套园治理整改完成率达94%,2020年新增普惠性学位9万余个,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56.7%,全省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9.6%。义务教育学校56人以上大班额比例下降到0.83%、66人以上超大班额已全部消除,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达99%。留守和残疾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全省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8.94%。

  我省大力推进省级普通高中特色实验学校创建和育人方式改革,省级示范性高中和特色实验校分别达65所、100所。全力推进一流本科专业、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高等教育服务发展能力有了新的提升。省属本科高校8个学科排名进入全国同类学科前30%,首批入选47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职业教育方面,省里构建起“培养培训一人、脱贫致富一户”的技能扶贫模式,通过“职业院校+培训基地+线上平台”等方式,每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和富余劳动力35万人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万多人次。

  筑牢健康甘肃基石

  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把卫生健康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力推动健康甘肃建设深入实施。

  近年来,我省着力提升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和分级诊疗病种救治能力,统筹推进心电、病理、检验等五个县域医学中心,胸痛、卒中、创伤等五个危重救治中心和远程医学信息平台建设。截至2020年11月底,全省86个县市区已建成县域医学中心398个,五个县域医学中心建设完成率达92.6%。五个县域危重救治中心正在加紧建设当中。

  同时,将电子健康卡应用建设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不断拓展电子健康卡功能,一码通用,为公众提供贯穿预约挂号、就医诊疗、慢病管理、免疫接种、妇幼保健、家庭医生签约、支付结算、检验检查结果查询、健康管理、健康出行码等全过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电子健康管理服务。建成全省统一、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功能完善的远程医学信息平台,实现省、市、县、乡远程医疗系统全面覆盖并真正投入使用,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基层服务能力提升,有效缓解贫困地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远、看病贵等问题。

  去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从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中医药事业发展水平、促进传承创新发展、全面落实扶持政策等6个方面提出23条具体措施。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采取线上为主、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共搭建线上虚拟展馆23个,在线参与网络直播观众达500余万人次,签约招商引资合同项目39个,签约金额48.8亿元。

  我省还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工作,加强政策引导和规范管理,扩大医养结合服务供给,健全医养结合信息监测平台。截至目前,系统在管的老年人389.67万人,医养结合服务机构达到86家;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签约644对,医疗机构与日间照料中心建立合作关系593对,全部医疗机构开通老年人方便就医绿色通道,落实门诊诊查费优惠政策。

  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

  社会保障是人民群众的安全网,承担着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大职责。近年来,全省社保制度体系逐步完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全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工伤、失业、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分别达到484.3万人、264.7万人、187.4万人、1388.2万人;职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顺利推进,以基金统收统支为核心的“七统一”基本完成。省里及时调整提高养老金待遇水平,企业职工人均基本养老金达到每月2835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达到108元。首批投资运营启动嘉峪关市的职业年金8900万元作为试点,第二批将全面启动职业年金的投资运营,确保基金保值增值。

  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筹资标准稳步提升,保障范围逐步扩大。我省2020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新增30元,达到每人每年不低于550元。明确了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达到70%,全面落实大病保险政策,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以及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推进谈判药品落地,进一步提升了参保群众医疗保障水平。省里积极发挥医疗救助托底保障作用,落实落细困难群众救助政策,分类资助特困人员、低保对象、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居民医保,确保了困难群众应保尽保。

  针对疫情对困难群众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我省民政部门开辟网上申请受理渠道,简化审批程序,设立救助热线,开展主动救助,纳入低保范围11.1万人,实施临时救助24.3万人,有效纾解了疫情对群众基本生活的影响。

  省里持续提高救助水平,全省城乡低保标准提高10%,城市低保达到年人均6924元,农村低保达到年人均4428元,特困供养标准根据自理能力提高到7200元至9600元。共实施临时救助170.4万人次、发放救助资金20.6亿元。同时,有效衔接灾害救助政策,及时将因灾致困的6.5万人纳入救助范围。累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4.2亿元。

  增进民生福祉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我省将进一步加强公共服务供给,着力提升民生福祉,顺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扎实办好民生实事,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等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