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名帖中赏“中秋”
《闰中秋月帖》
赵佶《闰中秋月帖》纸本,手卷,纵35厘米,横44.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闰中秋月帖》中所记为一首七言律诗:“桂彩中秋特地圆,况当余闰魄澄鲜。因怀胜赏初经月,免使诗人叹隔年。万象敛光增浩荡,四溟收夜助婵娟。鳞云清廓心田豫,乘兴能无赋詠篇。”其内容叙述了当年中秋夜满街华彩、月光皎洁、万象浩荡的美景。
其用笔劲健挺拔又不失妩媚,加之紧密而婀娜的结体,不但衬托出诗句本身的意境,也让人体会到浓艳而优雅的气氛。
《闰中秋月帖》钤“御书”“宣和殿宝”“宋荦审定”“嘉庆御览之宝”等印。虽然没有赵佶的名款,但用笔沉稳流畅,结字方整平和,具有瘦金体典型风格。另外,此帖曾经清代著名诗人、文物收藏家宋荦审定,亦曾入清宫收藏,经乾隆内府、嘉庆内府等收藏,《石渠宝笈初编》著录。
与无名款相对,此帖亦无年款。因题“闰中秋月”,故推测为闰八月。查《二十四史朔闰表》可知,赵佶在世的五十四年中,有三年为闰八月,分别是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徽宗大观四年(1110年)、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研究者推测,此《闰中秋月帖》应是书于大观四年。当时的赵佶正是29岁,是其登基10年后。
赵佶的书法,早年学薛稷、黄庭坚,后又参合褚遂良诸家,初以挺瘦秀润,又变化“二薛”,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其“瘦金体”墨迹,优雅之气与瑰丽之气并重,正如岳珂在《宝真斋法书赞》中所言:“金缕之妙,细比毫发,殆与神工鬼能,较奇逞并于秋毫间。”在字的结构上则继初唐遗绪,结字修长,但更加健朗爽利,有兰竹之气韵。《闰中秋月帖》结体自然,笔力深厚,是赵佶“瘦金体”已臻完善的佳作。
登高望月写“中秋”
《中秋登海岱楼作诗帖》
米芾《中秋登海岱楼作诗帖》,纸本,纵25.2厘米,横36厘米,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为宋代书法家、鉴藏家、收藏家米芾作品:“目穷淮海两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对于此帖,有记载说,米芾前后共抄录诗文两次。诗文之间也还有两行批注:“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信书亦一难事”。一首诗,写了三四次,还只有一两字自己满意,其中的甘苦非行家里手不能道。
“海岱楼”位于江苏涟水,是唐宋时期著名的望海楼,米芾曾在此地担任涟水军使。自古以来,海岱楼便是文人登览赋诗的景点,唐代诗人杜甫曾以“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来形容它视野辽阔、宏伟壮丽的景观。海岱楼在米芾的诗文中也经常出现,例如《焚香帖》中“雨三日未解,海岱咫尺不能到”,便提到在淫雨霏霏之日,他虽未登海岱楼,却见迷蒙的景致。而另一阕词《蝶恋花·海岱楼玩月作》中,米芾也提到:“千古涟漪清绝地,海岱楼高,下瞰秦淮尾,水浸碧天天似水,广寒宫阙人间世。”
米芾以书法名世。在我国漫长的书法史上,宋朝书法“苏黄米蔡”四大家之一的米芾极具个性,堪称北宋书坛怪杰狂客。宋代张邦基《墨庄漫录》中记载:“海岳(米芾,时人号海岳外史)以书学博士召对,上问本朝以书名世者凡数人,海岳各以其人对,曰:‘蔡京不得笔,蔡卞得笔而乏逸韵,蔡襄勒字,沈辽排字,黄庭坚描字,苏轼画字。’上复问:‘卿书如何?’对曰:‘臣书刷字。’”
可以说,米芾以晋人的风韵为根基,又参以唐代李北海、颜真卿、沈传师、徐季海等大家的优点,再吸收六朝风骨,从而形成姿容俊美的个人风貌。米芾曾自作诗一首:“柴几延毛子,明窗馆墨卿,功名皆一戏,未觉负平生。”给自己做了贴切的注解。
(本文由闵媛编辑整理)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1年09月16日【文化视点】月光下 守望美好情怀——品味民间文化里的中秋
- 2021年09月13日桂花树:长在月亮上的神仙树
- 2021年09月09日【群文视野】触摸文物中蕴藏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