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本网原创

【美丽乡村记者行】麻家寺村:乡情归处乡村兴

 2021/09/17/ 18:47 来源:每日甘肃网 记者邹明敏 实习生赵婕

  新甘肃客户端讯(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邹明敏 实习生赵婕)循着村中道路而上,一块石刻映入眼帘——“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9月16日上午,兰州市“美丽乡村记者行”来到榆中县连搭镇麻家寺村,感受这里的乡韵乡情。

农耕文化展示厅内部

  麻家寺村位于连搭镇南部,石定路、连麻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共510户1965人;耕地面积3019亩,主导产业以农业种植和劳务输转为主;2020年底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0元。麻家寺村党支部书记任霞君介绍,曾经村民年收入不过几千元,大多数村民主要以种植农作物、外出务工为主要经济来源。

  近年来,麻家寺村依托着二龙山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大力发展以观光、休闲、旅游、餐饮为一体的农家乐产业。全村现有农家乐34家,年营业收入1800万元左右,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150人。

  “五六月份气候适宜的时候来这里游玩的游客多,客流量也很大。”麻家寺村党支部副书记张雄说。除了农家乐外,村子里也开设了许多家旅馆以便游客休息,同时也进一步解决了村子里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同时,村里还加大劳动技能培训和有组织输转,每年输转劳动力600人次,劳务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逐年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

农耕文化展示厅旁的石刻

  走进麻家寺村的农耕文化展示厅,属于麻家寺的记忆展现在眼前。立在墙边的旧马车车轮上蒙着灰尘,靠近一点,仿佛能听到哒哒的马蹄声。

  乡愁是每个人心中最柔软的部分,人对土地的热爱,就像呱呱坠地的婴孩对于母亲的依赖。土地是有记忆的,农耕文化是麻家寺的根,也是麻家寺乡风建设最基本的部分。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麻家寺村建设了40平方米的农耕文化展示厅、60平方米的水车水磨展示区,展示麻家寺村时代变迁中的农耕老物件。同时,清理平整麻家寺砖厂、省化工院闲置土地种植油菜籽、八瓣梅等景观植物450亩,对1.7公里道路拓宽彩色路面1米并增加道牙砖,对沿途5000平方米的墙体立面、2000平方米的路肩进行了整治,安放廊亭、卫生公厕、花箱、水车等公共景观设施,整体提升二龙山沿途形象。

百亩花田

道路旁摆放的石磨

  一路上,百亩花田色彩斑斓飘着幽香。循道而上,麻家寺村的农耕记忆列在路旁,石磨、石臼带着厚重的历史,物件不声不响,却带着土地的记忆,他们沉默地站在麻家寺村的一隅,回顾麻家寺村走向幸福的这一路。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