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本网原创

【我和黄河的故事】黄河之水“天上”来

 2021/09/19/ 09:59 来源:每日甘肃网 记者王梓懿 见习记者伊力扎提·依明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王梓懿 见习记者伊力扎提·依明

  “水涨了,看来黄河上游最近有降水。”

  闲暇时间,庞朝云来到黄河畔散步,看一眼黄河水,心里就开始盘算黄河流域的降水情况。

  水多——黄河上游有降水;

  水少——刘家峡水电站又开始蓄水了;

  水红——哪段又下雨了

  ……

  看见黄河水忍不住分析雨情,这是一个从业26年的老气象人,对专业领域的敏感和“职业病”。

工作中的庞朝云

  甘肃地处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区,黄河干流流经此地达913公里,占干流河道总长16.7%,流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32%,同时,这里也是典型的气候变化敏感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区。

  如何高效运用气象科技手段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如何让“幸福河”造福人民?这是甘肃省气象部门常年致力于常态化监测、精细化预警、现代化服务的工作内容,也是庞朝云的重要工作。

  他的名字,和人工影响天气、祁连山、飞机增雨这几个词密不可分。

庞朝云早期工作照片

  “我从学校一毕业,就开始从事人工增雨工作了,那个时候连飞机都没坐过。第一次乘着货机在空中进行人工增雨作业,飞机在云层中飞行,气流多、速度快,飞机来回动,我坐在机舱里跟着颠,动都不敢动。”

  庞朝云是甘肃省人工影响天气高级工程师,多年来致力于甘肃省人工影响天气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和祁连山区空中云水资源的开发,回忆起自己第一次的飞机人工增雨作业,他脑海中的画面依旧鲜活。

  1995年,从兰州气象学校毕业的庞朝云开始从事甘肃省飞机增雨工作,累计登机作业和科学探测近150架次,“飞机”“云层”“增雨”“降水”成为他生活中长达26年的关键词。

  “每次飞机增雨作业,都需要我们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的工作人员通力配合——头一天,我们需要准备好作业计划,第二天凌晨五六点,我们就需要向上级上报作业计划、申请空域,待计划获批后,我们就把增雨作业需要的焰条、催化剂等装备,以及开水、饼子等生活用品搬上飞机,时间一到,就穿着军大衣和机组飞行人员一起起飞,开始作业。”庞朝云介绍,每一次飞机增雨,都需要2—3名工作人员,分别为操作员、指挥员和设备数据记录员,3个小时左右的作业结束后,他们将把本次作业的所有数据全部上报,以供及时总结作业和后续的学术研究。

庞朝云老照片

  “向天要水”,是他在飞机增雨外场作业18年间的日常工作,但每一次飞行,都是一次安全和心理的挑战。

  “飞机增雨作业中,最大的危险就是结冰和颠簸,我们的飞机在五六千米的对流层来回飞行,受到气流的影响很大,常常颠得坐不住。在云里飞行飞机很容易结冰,直接影响飞行安全。然而结冰又是我们作业最需要、最合适的云层条件。”庞朝云说,每一次的结冰都让工作人员“又爱又恨”,好在机组飞行人员艺高人胆大,飞机结冰严重,就带他们“飞上去晒晒太阳再继续工作。”

甘肃省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中心

  “甘肃的人工增雨作业70%都在黄河流域,主要作用在旱作农业区进行农业抗旱。”庞朝云介绍,每年的3、4、5月是春播、春旱的时间,也是甘肃人工影响天气的主要工作时间。

  近年来,甘肃气象部门着力运用气象科技手段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长序列的气象生态监测、评估,以及常态化的生态修复型人工增雨(雪)作业,是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生态修复的关键。

  “把雨下到最需要的时候”,这是长期在人工增雨作业一线的他,对自己工作的高度总结。

  2013年起,庞朝云的工作地点从飞机增雨外场来到了甘肃省人影办技术开发室,积累了丰富一线实践经验的他,开启了更深更广的研究——

  祁连山冰川雪峰是甘肃省河西走廊的生命线,也是区域内生产生活用水的基本保证。河西走廊由西到东被库姆塔格、腾格里、巴丹吉林沙漠包围,唯一的水源就是祁连山冰川雪峰,区域内降雨量远低于蒸发量。人工增雨开发祁连山区空中云水资源是缓解河西地区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手段之一。

庞朝云与作业飞机合影

  作为甘肃省飞机增雨作业负责人,庞朝云便将开发祁连山区空中云水资源放在心上,他翻阅大量历史资料和数据、总结经验,经过一番备战后,主持编制了《祁连山生态修复人工增雨(雪)作业方案》和作业业务流程。后期参与到祁连山地形云试验基地建设和祁连山外场观测试验研究,取得了祁连山地形云第一手观测资料,为祁连山生态修复型增雨(雪)作业提供技术支撑。

  同样,在人工增雨作业上庞朝云敢于挑战、敢于试验。他主持开展翼龙-2大型无人机祁连山人工增雨试验,完成祁连山增雨飞行试验,验证了无人机增雨作业平台和增雨作业效果,实现探测数据指导精准作业,探索了大型无人机增雨业务流程和空域管理机制,填补了此项工作的国内空白。如今翼龙-2无人机成功变身“甘霖-Ⅰ”人工影响天气无人机,主要用于执行祁连山人工增雨(雪)任务。

庞朝云介绍人工增雨设备

  近年来,甘肃省气象局在祁连山重点生态保护区进一步丰富人影作业手段,组织开展祁连山生态修复型增雨作业。2020年,祁连山地区人工增雨(雪)共增加降水约7.07亿立方米。这个数据背后少不了庞朝云的付出与贡献。

  凭借自身在人工影响天气领域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和多年从事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经验,庞朝云参与了《西北人影能力建设可研报告》《西北区域跨省区人影作业实施方案》《甘肃省人工影响天气发展规划》《祁连山及旱作农业区人工增雨(雪)体系工程建设可研报告》等重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实施方案的编写,为西北区域人影作业的发展、为祁连山区域的生态修复工程作出了重要贡献。

  “上天入地”“翻云覆雨”是庞朝云的日常工作,从学生到飞机增雨工作的行家里手,从一线工作者到人工影响天气方面的专业学者,庞朝云在专业领域还在不断成长、不断深耕……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