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民生

民生答卷写满“幸福”——金昌市民生保障工作综述

 2022/09/08/ 09:05 来源:金昌日报 记者 刘欢欢

民生答卷写满“幸福”

——金昌市民生保障工作综述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指示要求,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踔厉奋发、迎难而上、勇毅前行,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成就。从今日起,金昌日报推出《我们这十年》系列报道,全面反映十年来金昌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成功经验,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以更大决心、更大干劲奋进新征程,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敬请关注!

  金昌日报记者 刘欢欢

  十年,对于历史只是弹指一挥间,对于百姓却是结结实实的3652天。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为民造福作为最根本的政治担当和最重要的政绩,聚焦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做细做实民生工作,抓好办好民生实事,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幸福,源于平静充实

  秋日里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金昌人开始了一天的生活。

  清晨,早餐店蒸腾的热气驱散了城市的凉意,晨曦的柔光唤醒睡梦中的年轻人,他们将奔赴不同的工作岗位度过忙碌而充实的一天;路上的孩子嬉笑玩闹着向学校走去;早起的老人在健身广场锻炼完毕,拿起手机拍几张照片。镜头下的金昌,天高云淡、街道整洁、民居敞亮……

  这是属于金昌人的“小确幸”,透过它,我们可以感悟到“以人民为中心”执政情怀。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严、准、狠、快”的力度,构筑起阻击疫情的严密防线,在多轮疫情中守住了金昌“一方净土”,为群众正常生产生活撑起“保护伞”。

  在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时代画卷上,金昌写下一笔又一笔精彩篇章:八年精准扶贫,三年集中攻坚,2017年底,永昌县“插花型”贫困县顺利摘帽;2018年底,1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出列;2019年底,全市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实现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为零,“两不愁三保障”基础稳固,兑现了“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的诺言。

  翻开金昌近些年的民生“账本”,会发现每年民生支出在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例年均保持在80%左右,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上涨……

  有句话叫“幸福来敲门”,对于金昌人来说,现在的生活就是这样,推开门、打开窗,就能看见幸福的模样。

  ——莘莘学子金榜题名时的雀跃是幸福。

  回望过去,我市教育事业成绩喜人:在全省率先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评估验收、率先消除大班额,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新建、改扩建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金昌理工中专、市三中、永昌四小、区一幼等一批学校,教育教学环境不断优化……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市大力推进教育“五好工程”,深化中高职教育一体化改革,高考成绩创近年来新高,一本上线率突破历史最高点,达到35.91%。孩子脸上的笑容,就是教育发展的最好答卷。

  ——一砖一瓦垒建起来的归属感是幸福。

  百姓富不富,先看有没有房子住。为了帮助贫困群体圆梦安居,我市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共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112334套,累计发放低收入家庭租赁补贴16241户、2812.03万元。一砖一瓦,垒建起的不只是遮风挡雨的归属感,还有奔向美好生活的强大信心。

  ——腰间愈发沉甸甸的“荷包”是幸福。

  我市通过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全力抓好劳务输转工作、积极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扎实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据统计,2021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649元,是2011年的2.27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00元,是2011年的2.76倍。

  ——在家门口“好看病,看好病”是幸福。

  去年,市中心医院(金川集团公司职工医院)晋升为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意味着我市有了首家三甲医院。目前,远程医学信息平台已覆盖我市县乡,千人拥有床位7.66张,较全国平均多1.2张,基本医疗保障实现全覆盖。

  今年,市人民医院整合重组全面启动,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分工明确、运转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将加快形成,群众在家门口“就好医,好就医”的梦想逐步实现。

  ——脚下四通八达的便捷是幸福。

  我市持续加快交通网络建设,不断满足群众出行需求。截至去年底,通航城市达到8个,国道G570和省道S301线、S308线过境段建成通车,改造完善农村公路1024公里,市区建成主次干道76条177公里,行政村“两通”任务提前完成。兰张铁路三四线金昌段年内开工建设准备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以铁路、公路、航空为架构的立体化交通网络日趋完善。

  ——特困群体脸上舒展的笑颜是幸福。

  我市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企业养老保险已实现省级统筹,困难群众救助水平显著提高,多层次、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去年,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8.4%、98.7%。全市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持续提升,高出全省25元。

  “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老年人过得很幸福!”71岁的市民宿好德道出了老年人的心声。

  ——强身健体、修身养性有去处是幸福。

  物质富足是民生,精神充盈也是民生。我市大力繁荣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全面推进“书香金昌”建设,有序实施市体育产业大厦、体育公园项目。市县两级“四馆”、镇村两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人均体育场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0.32平方米,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高。群众在文体事业的蓬勃发展中感受幸福和归属。

  幸福,源于文明和谐

  回眸十年,“全国文明城市”这个词扎根在金昌人民的记忆深处。

  从1985年起,金昌市提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历经三十载矢志奋斗,终于在2015年首次创城成功,成为甘肃省首个“全国文明城市”,并于2017年、2020年两度蝉联。

  步履不停,奋斗不止。2021年,实现“三连冠”的金昌紧接着提出更高目标——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有人不禁要问,举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争这样一个称号的意义在哪里?市委书记王钧给出答案:“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绝不是为了拿一块牌子、争一项荣誉,而是让创建的过程真正成为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过程,成为人民群众得益受惠的过程。”

  那么,创城究竟给金昌人民带来了哪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城市越来越美了。

  在市区,紫金花海、金水湖景区、玫瑰谷景区等市民休闲场所风景宜人;夜幕降临,沿街商铺楼宇、公园广场流光溢彩;村庄小镇,新建的农家宅院宽敞明亮,干净整洁……

  以创城为抓手,我市统筹推进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建设金水湖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与恢复项目,新建南京路绿地,实施新华路、建设路、天津路、盘旋路维修改造工程,专项整治“蜘蛛网线”、农贸市场、居民小区,持续推进农村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全域无垃圾行动,城市面貌进一步改善。“高颜值”的金昌,为市民带来满满的自豪感。

  ——生活越来越好了。

  着眼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我市实施了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措施:实行公交国有化运营、改造交通堵点、解决停车难题、老旧楼房加装电梯、物业管理全覆盖、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开展城市特困家庭解困试点工作……越来越多的新变化,让市民生活品质持续改善,也城市变得更有温度、更富魅力。

  ——市民素质越来越高了。

  以“志愿之城”建设为抓手,通过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广大市民自觉践行社会公德和市民文明公约,涌现出中学生主动为外地游客充当“义务导游”、老人自发捡拾街边烟头等许多感人事例。

  餐馆内,“小份菜”“分餐夹”、公筷成为时尚;马路上,文明交通建设令“车让人”渐成共识;生活中,垃圾分类变成市民良好习惯;景区里,乱扔垃圾、乱刻乱画的情况越来越少……文明新风持续吹拂金昌大地,市民素养日益提升,城市愈加文明和谐。

  “我喜欢金昌的理由,是斑马线前的一次次礼让,是邻里之间的互帮互助,是遇到困难时有热心的志愿者……”退休后上南方儿子家养老的郭炳良老人返回金昌,准备在这里安度晚年,这座城市温暖、有爱的文明因子,是留住老人的重要原因。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道路上,我市始终坚持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让广大市民共享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实现了市民的幸福指数与城市文明的同步提升。

  幸福,源于生态宜居

  秋日的金昌,天蓝水清,树绿花红。漫步城中,空气清新、鸟语萦绕,令人心旷神怡、精神舒畅。

  “近几年金昌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天更蓝了,空气也更好了。”这是每一个在金昌长时间生活的人,能明显感受到的变化。

  中国甘肃网记者洪煜然在一次采访中说:“金昌市所有的采访点一路走下来,很明显感觉到,改善环境、保护生态是金昌市委、市政府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我相信今后金昌市的生态文明建设一定会做得更好。”

  生态越来越好、环境越来越美,不仅是群众的共同感受,更有实实在在的数据佐证。翻开我市近年来生态环境建设“成绩单”,可以看到: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续5年保持在300天以上;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深入推进,自2012年以来,共实施各类人工造林24.68万亩,封山育林28.34万亩,沙化土地综合治理166万亩。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36%,森林覆盖率达到17.9%……

  绿水青山就是民生,蓝天净土也是幸福。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持续抓好祁连山生态保护和各类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深入实施国土绿化和防沙治沙行动,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百姓的口碑和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一块块金字奖牌,是最好的见证。

  回眸十年栉风沐雨 ,“以人民为中心”理念贯穿于金昌阔步前进的每一个瞬间,那些关于幸福的故事,写在了沉甸甸的民生答卷里,也写进了金昌人民的心间。

  这故事,未完待续……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