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本网原创

保护甘肃境内长城,您有哪些好建议?我省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建议

 2019/02/18/ 15:32 来源:每日甘肃网 记者李杨 韦德占

航拍嘉峪关城楼(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韦德占 摄)

  每日甘肃网2月18日讯(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李杨)长城是我国首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也是我国现存体量最大、分布范围最广的文化遗产,是举世公认的杰出建筑和无与伦比的文化景观,在国际上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可是,大家知道吗?甘肃也是长城资源大省,境内现存长城总长度3654千米,居全国第二。其中明长城1738千米,为全国之首,战国秦和汉、明三代长城的西端起点均在我省境内……

  为了更好地做好长城保护工作,我省面向社会公开征求对《甘肃省长城保护条例(送审稿)》的修改意见及建议。您可在2019年2月28日前,通过以下方式向甘肃省司法厅反馈意见、建议:邮寄信函至——兰州市中央广场1号(甘肃省司法厅行政法规处),邮政编码:730030;发送电子邮件至:xz4609567@sina.com

  囊括全部长城类型 呈现浓郁地域特色

  甘肃省历代长城凝结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和时代价值,直观体现了甘肃在我国民族融合发展史和丝绸之路中外文化交流史上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是甘肃诠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汇聚中国力量振兴甘肃,讲好中国故事甘肃篇最重要的文物载体之一。

  我省长城量大、点多、线长、面广,囊括了墙体、关堡、堑壕、烽燧和自然天险等全部长城类型,包含有黄土夯筑、沙土堆筑、砖石砌筑、土石混合、砂石夹杂芦苇或红柳等各种构筑方式,在全面体现中国长城共性的同时,也呈现出浓郁的地域特色,是中国长城的典型代表。长城经过千百年的自然和历史过程,其周边环境与长城已经融为一体,是长城价值的组成部分,共同构成长城的真实性、完整性。

甘肃境内现存长城(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韦德占 摄)

  长城多为黄土夯筑 保护压力日趋艰巨

  长城保护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特殊性。由于我省长城多为黄土夯筑且在城市、农村、野外均有分布,不仅极易受到风蚀、洪水等自然因素破坏,同时也受到城乡百姓生产生活影响,保护压力日趋艰巨。同时,受诸多因素所限,当前我省长城保护管理中依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目前,全省38个有长城的县(市、区)中,仅嘉峪关、玉门关两处长城设立了专门的保护机构,其余3787个长城点段均未设立专门的保护机构。为确保长城安全,2015年以来,我省组织地方文物部门聘请了1500多名长城保护员对长城进行巡查、看护,省级财政按照每人每年1500元的标准补助经费。但由于报酬少且大多长城所处地理位置较为偏远,目前聘请的长城保护员无论是数量,还是自身素质,都很难满足全省长城巡查、看护的基本要求。

甘肃境内现存长城(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韦德占 摄)

  【《甘肃省长城保护条例(送审稿)》内容摘录】:

  长城保护员报酬将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条例(送审稿)》明确提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都有保护长城的义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对破坏长城和环境风貌的行为进行劝阻、投诉和举报。长城保护实行规划制度。省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编制全省长城保护规划,长城所在地县(市、区)、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可以组织编制重要长城段落的保护详细规划。省级长城保护规划和重要段落保护详细规划经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同意后,由省人民政府公布实施。

  长城所在地县(市、区)、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应当明确本行政区域内每个长城点段的保护管理直接责任单位并向社会公布。长城所在地县(市、区)、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可根据需要设置专门的长城保护机构负责长城保护管理工作。未设置保护机构的,长城保护管理直接责任单位应会同文物主管部门根据需要聘请保安服务公司或长城保护员对长城进行巡查、看护。聘请保安服务公司或长城保护员的经费应列入长城所在县(市、区)、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财政预算,长城保护员的报酬应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保护范围内造成严重后果 将最高面临五十万元罚款

  长城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长城保护宣传和普及工作,鼓励支持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志愿者开展长城保护法律法规和长城保护知识的宣传,营造全社会保护长城的良好氛围。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应当将长城保护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长城保护意识。新闻媒体应当开展长城保护法律法规和长城保护知识的宣传,对破坏长城违法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违反《条例》规定,在禁止工程建设的长城保护范围内进行工程建设的;在长城保护范围或者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工程建设,未依法报批的;未采取本条例规定的方式进行工程建设,或者因工程建设拆除、穿越、迁移长城的情形之一的,依照文物保护法第六十六条的规定责令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资质证书。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新闻排行

1   降压供水公告
2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示2018年享受政府特
3   兰州:黄河里冲出一条一米长的娃娃鱼
4   林铎在全省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决防范化解风险积极
5   省食药监局:效价指标不合格百白破疫苗未流入甘肃
6   每日甘肃网7月22日甘肃热点新闻回顾
7   【全国网媒看平凉】探访崇信龙泉寺 感受文化旅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