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本网原创

历时14年 甘州区这位老人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了下来

 2019/03/21/ 04:17 来源:每日甘肃网 记者李杨 通讯员李莺

李建成(前中)参与排练“甘州小调”

  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李杨 通讯员李

  历时14年,踏遍30多个乡镇、走访100多位民间老艺人,搜集整理了200多首“甘州小曲子”词谱,让“甘州小调”“甘州社火”等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形成“活态”传承……他就是省级物质文化遗产“甘州小调”、“甘州社火”传承人——张掖市甘州区大满镇李家墩村年过花甲的老人李建成。

李建成(中)搜集“甘州小调”

  四处奔波 搜集整理“甘州小调”曲集

  甘州小调是千百年来流传于甘州大地的民间艺术瑰宝,真实地表达着人民群众的思想情感和美好愿望,也透射着河西地区的历史文化、民间风俗与生活状态,历代在民间广为流传。李建成的太爷和爷爷都是搞民间文艺的,而他也自幼受家庭传统音乐熏陶,对传统的民间小曲小调深知熟稔,吹拉弹唱一学就会。

  2005年至2008年,李建成的足迹踏遍了甘州区和临近的民乐、山丹、临泽等县的30多个乡镇,有时甚至走到酒泉和武威等地。在搜集整理“甘州小调”过程中,逐字逐句记录、顶风冒雨、披星戴月,吃“闭门羹”是常有的事。一打听到哪村哪户有民间老艺人,他就立马背上二胡,准备好纸笔前去采集词谱。因为许多传唱者都是七八十岁高龄的老艺人,这些人吐字不清楚,他就得仔细听、用心记,反反复复好几遍才能记录完整……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3年多时间的奔波,他把搜集整理的《海水潮》《纱帽翅》《拉骆驼》等80首曲子结集自费出版《甘州民歌小调精选》,后来,他又请民间艺人原汁原味演唱录制了《张掖民间小曲子》《张掖民歌》,制成光碟发行。

李建成(中)指导团员演唱“甘州小调”

  非遗传承 如何发展其实更为重要

  在随后的日子里,李建成依然保持着搜集甘州民歌小调的习惯。但是,搜集这些只是保证了传承不断代,那么又该如何将这些非项目发展下去呢?2011年12月,李建成组织大满镇20多名爱好民间艺术的农民牵头成立了张掖市第一家民间艺术组织——甘州区民间艺术团,他本人就任艺术团团长,并编排了多部以“甘州小调”为演唱形式的文艺节目在张掖城乡广泛演出。同时,他还常年为乡村艺术爱好者免费提供所需教材、音像资料,引导和规范民间自乐班子18个,指导8支社火队,指导基层12个群众文艺组织排演,为基层发展和培养乡土人才发挥着自己的作用……2018年11月,“中华·长丰杯”第九届全国小戏小品曲艺大展在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落幕,由张掖市甘州区文化馆选送、甘州区民间艺术团表演唱的《甘州小调》在此次大展比赛中荣获铜奖。甘州区民间艺术团作为甘肃省唯一入围此次展演的民间文艺团体,充分展示了省级非“甘州小调”的民间艺术风貌和舞台艺术创作最新成果,为促进民间曲艺文化交流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李建成(右一)为“甘州小调”演出进行伴奏

  “活”起来 让更多年轻人记住“乡愁”

  从2005年至今,整整14个年头、5100多个日日夜夜,这位老人让更多人通过“甘州小调”、“甘州社火”记住了老张掖浓浓的乡愁,让“甘州小调”“甘州社火”这些物质文化产在传承中不断发展。李建成已经成了当地的文化名人,村民们也对他“刮目相看”,对他和他的团队竖起了大拇指。他自己也获得了诸多荣誉:甘肃省物质文化产优秀传承人,甘肃省农村实用人才正高级二胡演奏师,甘肃省戏剧家协会会员等等。然而,面对这些荣誉,年过花甲的李建成只有一个愿望:“希望通过《甘州民谣》和其他各类民俗节目的常态化演出,让活起来,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喜爱,记住我们的乡愁。只有这样,物质文化产才能更好地传承、发展下去。”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新闻排行

1   降压供水公告
2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示2018年享受政府特
3   兰州:黄河里冲出一条一米长的娃娃鱼
4   林铎在全省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决防范化解风险积极
5   省食药监局:效价指标不合格百白破疫苗未流入甘肃
6   每日甘肃网7月22日甘肃热点新闻回顾
7   【全国网媒看平凉】探访崇信龙泉寺 感受文化旅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