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社会新闻

【守艺人】白银补锅匠张炎刚 30年撑起五口之家

 2019/05/16/ 08:22 来源:兰州晚报 记者王万盈

铜城补锅匠张炎刚 30年撑起五口之家 

  “钉锅钉脸盆,换钢种锅底儿……”不管出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城里人还是乡里人,绝大多数都不会陌生当时补锅手艺人这样走街串巷大声吆喝的情景。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那种情景已渐渐地从人们的印象中彻底远去。今年72岁的张炎刚老人是目前白银市区为数不多仍在坚守“练摊”的老手艺人。30年来,他靠着这一门手艺撑起了自己的五口之家,将三个孩子供养成才。“前两年才把30万元的欠账还完,现在再坚持两年,干不动就再不干了。”老人有些轻松地说。

  自学成才走上补锅之路

  阴雨连天之后的一个晴日上午,张炎刚老人推着装满工具的电动三轮车再次出现在了白银区双合路的自由市场上。摊子还没铺开,就有老顾客拿着需要修补的锅具找上门来。

  “我找您找了好久,您今天开始正常出摊了?”

  “最近有点事,这几天都会正常出摊。”老人一边笑呵呵地回答,一边接过一位女顾客需要修补的锅具仔细查看了起来。

  “您这锅是不锈钢的,锅底有道细微的缝,需要到有氩弧焊的地方修,我这里修不了。”老人仔细查看后,指出了锅漏水的“毛病”。

  几十年的补锅生涯,已让老人成为附近这片地方老少皆知的“名人”。经他修补的锅具不仅滴水不漏,细致耐用,而且工艺精湛,收费公道,受人称赞。

  老人是河南洛阳人氏,没有正式工作。上个世纪90年代和老伴随大女儿来到白银后,摆过地摊,修过自行车,崩过爆米花,后来发现补锅很有“前途”,许多

  师傅的活排着队根本干不过来,于是在考察一番后,老人一咬牙,从老家购进了一台补锅设备,成为了一名职业补锅人,这一干就坚持了30年。

  “我这修补锅盆的手艺都是自己观察摸索学来的。我虽然没上过多少学,但就是喜欢动脑动手,一般的东西我看一遍就基本能学个差不多。”老人有点自豪地说。

  有位老顾客带来了一口烧破了底的铝锅,老人娴熟地剪掉坏了的锅底,用木槌敲打对锅体矫形后,又把它套在车上的修锅设备上面,一面摇动辅臂,一面平衡、划线、裁切、配底……这台“全能型”的修锅设备,让老人的补锅效率提升了不少,省时省力。

  补锅30年撑起五口之家

  “我这台设备买来后我又进行了技术改造,现在基本上就是全自动的。”老人指着自己的修锅“神器”介绍说。靠着这台设备,老人很快在白银补锅行业站稳了脚跟,并且逐渐独占鳌头。

  据老人讲,他刚开始进入补锅行业的那会儿,白银市面上有12家补锅的,后来他把买来的修锅设备改造提升后,不仅补锅速度又快又好,而且干净卫生,不像其他的师傅用传统的手工补锅,补完锅后还得用腻子糊一下锅缝,因此许多补锅师傅竞争不过,最后不得不转行走人。“我补的锅,质量啥的不用说,至少能用30年。”

  老人有三个子女,老伴也没有工作。补锅30年来,老两口相伴着早出晚归,把大部分的精力和收入都放在供子女上学上。如今子女们都各自有了自己的工作和归宿,其中一个孩子还在法国留学,现在也成立了自己的家庭,有了属于自己的一份事业。这对老人来说是最大的安慰,特别是前两年老人终于把30多万元的欠账全部还清,这让他总算是能松口气了。

  说起现在的生意,老人明显地感觉到近四五年前来补锅的人越来越少,为了顺应市场需求,这几年他还学会了修理烧水器、电饭锅、电磁炉、微波炉等一些电器。老人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家庭基本都换上了不锈钢的用具,即便有的家庭使用的铝锅、水壶坏了,一般都会直接换新,很少有人拿出来修补。只有一些舍不得扔的老年人,才会拿出来修旧利用。如今自己老了,这门手艺年轻人也看不上,等哪天自己干不动了,也就不再干了。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王万盈 文/图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新闻排行

1   降压供水公告
2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示2018年享受政府特
3   兰州:黄河里冲出一条一米长的娃娃鱼
4   林铎在全省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决防范化解风险积极
5   省食药监局:效价指标不合格百白破疫苗未流入甘肃
6   每日甘肃网7月22日甘肃热点新闻回顾
7   【全国网媒看平凉】探访崇信龙泉寺 感受文化旅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