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民生

最美的发展底色 ——近距离观察兰州新区生态建设成就

 2019/07/23/ 09:48 来源:新甘肃客户端 记者 刘健 通讯员 魏晓倩

  城中有绿,亦有水。

  通过“湿地+水利工程”“湿地+生态修复”,兰州新区还着力让城市成为一座多湖水城。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以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二号人工湖为代表的湿地和人工湖泊深深地嵌在了大片绿色当中,引得不少珍稀野生动物在这里驻足,休养生息。

  湿地入城,进一步提升了兰州新区城市的颜值和品质,也让普通群众感受到了生态多样化带来的自然之美。

  城在绿中

  在实现“城中有绿”,迈向绿水青山的征程中,兰州新区还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封山育林行动,努力做到“城在绿中”。

  站在横贯秦王川东西的引大入秦工程东一干渠畔,放眼望去,一排排整齐排列的柳树、云杉、刺槐、杨树、樟子松已经扎根林立,成为阻挡风沙的绿色防线。

  “这条生态防线宽400米,长17.6公里,栽植的树木达到了数百万株。”张爱明说,东一干渠以北,已经建成了两条这样的林带,是兰州新区北部地区的重要防风防沙线。

  在距离东一干渠数公里外的秦川镇石门沟村,沐浴着夏日阳光,大片经济林果正茁壮成长。曾经几乎寸草不生的盐碱地,已被大片大片的绿色浸染,成为兰州新区又一道绿色防线。

  “以前,这里风沙大,又缺水,种不活一棵树……”回忆起石门沟村曾经的生态环境状况,年近八旬的村民芦临龙思绪万千。

  在老人的记忆里,多年前的石门沟就是风沙肆虐的穷山沟。这里土质多为黄绵土,降雨后土壤难以保墒,树木种了不活,即便活了也活不长。

  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石门沟村的青壮年村民都会选择离开村子到外面谋生。其中,也包括年轻时的芦临龙。

  一晃几十年过去,芦临龙再次回到阔别已久的小乡村,没想到这里已经大变样——偏僻干旱的山沟变成了碧波荡漾的库区,昔日的荒滩上百花争艳,绿树成荫。

  “盼水梦成真,偏僻荒沟变天池,碧水润泽山青。昔日风沙肆虐,今朝绿树成林,未来更加辉煌,新区花园胜景。”惊喜之余,老人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新区农投花海.JPG

兰州新区实施的生态修复工程。

  以建设“黄河上游生态修复与未利用土地综合开发示范区”为目标,近年来,兰州新区充分利用土壤特点,采取土壤扰动、土壤改良、配套节水灌溉设施等手段,大力实施生态修复工程,使原本不利于蓄水保墒、绿化种植的土地变成适合苗木成活、能自然存水的土地。通过选用适宜树种、地膜覆盖、节水滴灌、实时跟踪天气变化等方法,改变了原平地栽植,大水漫灌等用水量大、成本高的绿化模式,栽植树木成活率由传统栽植方式的80%上升到90%。

  明晰思路、科学整理,兰州新区核心区以外的绿色越来越浓——

  在东部,划定5.5万亩的封山育林区,各类树木在昔日寸草难生的荒山之上“安家”,排着整齐的队列在贫瘠的山梁中延伸;

  在北部,沿引大入秦工程东一、二干渠两侧,以杨柳榆槐等本土树种为主的生态防护林郁郁葱葱;

  在西部,积极探索干旱区生态绿化新技术、新模式,一大批面积不等的林场绿意盎然,总面积达到近8万亩;

  在南部,依托秦王川盆地的地下潜流及引大入秦工程灌溉的回水效应,推进“湿地+水体治理”,打造出水天一色、绿茵如画、碧波荡漾、百鸟翔集的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成为兰州新区标志性景观,引来越来越多游客的关注。

  截至2018年底,兰州新区已累计完成国土绿化20万亩以上,实施生态复绿6.2万亩,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5%,人均绿地面积12平方米。

新区水秦路生态修复 (6).JPG

水秦快速路沿线生态环境大变。

  如今,更大手笔的绿化工程也在水秦路沿线展开——从2018年起,兰州新区实施了水秦路沿线生态修复工程,上千名生态建设者和数以百计的挖掘机、推土机开进生态脆弱、沟壑交错的水秦路沿线峁梁沟壑,平缓山坡、熟化土地、种植林木、播撒草种,打造出延绵10多公里绿色缓丘,让水秦路成为名副其实的“东部绿色长廊”。

  按照与兰州主城区相向错位互补发展的总体思路,兰州新区通过实施生态修复工程以及现代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力争让水秦路沿线成为一条农林牧互补、产城游结合的特色通道。

  随着工程持续推进,这条“绿色长廊”正在向市区方向不断延伸,并形成一条条特色鲜明的乔木组团与成片经济林果融合、游览步道与疏林草地相间的生态田园景观带。

  绿色之城

  让山川绿起来,让生态环境好起来,兰州新区还将目光聚焦到农业。

  兰州新区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率先发展以现代农业、设施农业、循环农业为主的现代丝路寒旱农业,昔日盐碱化程度高、“风吹石头滚”的荒滩荒坡变了模样。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集聚,发展农业的消费支撑也越来越强。”兰州新区有关负责人说。

  在紫金实业集团打造的650亩高效生态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每天都会生产出大量绿色无公害的辣椒、茄子、番茄等有机蔬菜和有机水果。通过这家集团打造的集检疫、无害化处理、加工、配送等于一体的紫金大厨房,这些蔬菜和水果以净菜或熟食的食品走向驻区企业、学校以及千家万户的餐桌。

  “除了向兰州新区输送,也有不少农产品走向了兰州市区。”紫金实业集团有关负责人汤建国说,兰州新区供水充足、土地平整,通过现代化的土壤改良技术,发展现代农业大有可为。

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 (2).JPG

兰州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

  兰州新区西岔园区是秦王川“高原夏菜”的传统种植区。兰州新区开发建设以来,西岔园区的生态和基础设施环境越变越好——平整而蜿蜒的通村公路将各个村子串连成一个整体;公路两侧的绿化带里树木成行、鲜花绽放;田间地头,一座座现代化的温室大棚拔地而起,传统农业种植向现代农业迈进……

  而在农业发展条件相对较差的秦川园区,依托各类农业公司、农村专业合作社,原有高低不平、局部凌乱、零星的田块已经得到整理,曾经的荒草、滩涂逐步变成良田。

  “水被引到了田间地头,农作物产量翻了几番。”秦川园区新昌村村民赵金平说,明显的到处都绿了起来,农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打造特色农业品牌,培育农业龙头产业,按照差异化发展的思路,兰州新区还持续发挥产业带动示范效应,努力塑造农业优势产品,不断向外延伸拓展市场。

  在兰州新区农投集团打造的现代农业示范园,智能化控制的大棚里,农业产业工人刘有娣正在与同事们一起将一颗颗鲜红味美的草莓进行分拣装箱。和草莓同步上市的,还有颜色各异的番茄,黑的、绿的、红的……口感各不相同,受到了许多消费者的青睐。

新区现代农业示范园玻璃温室内工人正在采摘.jpg

工人在兰州新区现代农业示范园的玻璃温室内进行采摘。

  作为兰州新区重要的国有农业企业,这几年,兰州新区农投集团将发展智慧农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生产出一大批特色农业优秀产品,得到了市场广泛认可,一些产品甚至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依托现代化的农业设施,我们还在尝试种植鲜花,其中有几种花已经批量生产。”兰州新区农投集团有关负责人说,最近,兰州新区鲜花的生产和销售形势很好,打破了以往我省市场上鲜花都要从云南空运的困局。

  在兰州新区,经过培育、发展、壮大,现代化的农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亮点。通过规划建设现代农业公园、现代农业示范园、生态循环养殖园以及遍布中川、秦川、西岔三大园区的现代农业产业园,生态建设与现代农业发展、现代林业发展、现代养殖业紧密结合,一幅山、水、林、田、湖、草共生,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产业化体系正在兰州新区逐步形成。

  因地制宜、因势而变。在兰州新区广袤的大地上,绿色正越变越浓。

首页  上一页  [1]  [2]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新闻排行

1   降压供水公告
2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示2018年享受政府特
3   兰州:黄河里冲出一条一米长的娃娃鱼
4   林铎在全省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决防范化解风险积极
5   省食药监局:效价指标不合格百白破疫苗未流入甘肃
6   每日甘肃网7月22日甘肃热点新闻回顾
7   【全国网媒看平凉】探访崇信龙泉寺 感受文化旅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