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山丹县高庙村发展乡村旅游侧记

 2019/07/29/ 17:10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范海瑞 通讯员翟继宗

把“乡愁”转化为生产力

——山丹县高庙村发展乡村旅游侧记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范海瑞 通讯员翟继宗

  令人耳目一新的高庙村一角。

  盛夏时节,走进山丹县李桥乡高庙村,不论是田间地头,还是水渠路旁,放眼望去,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在高庙记忆民俗文化产业园里,乡村记忆体验区、大棚采摘区、美食体验区人头攒动,游客们或采摘农特产品、或品尝特色美食、或参观旧时农耕文化,尽情体验享受田园乐趣。

  “这里依山傍水,各种花卉竞相开放,空气好、风景美,真羡慕住在这里的人。”来自城市的游客常常发出这样的感叹。

  高庙村位于山丹县城东南30公里处,地处山丹县五大特色旅游景区的“掌心”位置,紧邻国家4A级旅游景区焉支山景区,还是去山丹马场景区的必经之地,交通便利,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乡村旅游优势。

  如何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历史记忆和乡情乡愁该如何保留和活化?高庙村以实际发展给出了的答案:以乡村振兴为龙头,以“看得见发展、留得住乡愁”为目标,全力打造乡村旅游综合体。

  基于这个答案,高庙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并没有搞大拆大建,而是根据村庄的地理位置、自然禀赋、文化特色、民风民俗等特点,以弘扬民俗文化,传承乡村记忆为主题,加大投入力度,致力于高庙记忆民俗文化产业园建设,着力打造“乡村记忆——农耕馆”“乡村客栈——农家炕”“乡村味道——罐罐席”“乡村工厂——小作坊”“乡村乐园——休闲园”五张乡村旅游名片,既造了新景,又留住了乡愁。

  亲身体验旧时耧地、打麦场、石磨磨面的场景,近距离观看旧时农家簸箕土灶等生产生活物件,品尝旧时农家待客罐罐席,在农耕馆参观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国北方农业农耕文化和传统习俗,了解农业活动和农民生活,或者住一住农家小院……浓浓的“乡村味道”,唤起了许多游客久违的“乡愁”。

  李桥乡乡长谈栋介绍说,高庙记忆民俗文化产业园于2015年3月开工建设,并注册成立张掖市首家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山丹县高庙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目前,已建成高庙记忆民俗文化产业园1处,包含民俗展览体验馆、乡村农家客栈、乡村采摘园、垂钓园、乡村小作坊等,全力打造集特色餐饮、休闲娱乐、观光旅游、无公害果蔬采摘制作、乡村住宿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

  乡愁留住了,还要看得见发展,让群众得到实惠。高庙村借助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和“千村美丽”示范村建设的契机,通过动员和鼓励能人、党员资金入股,群众土地、劳力、闲置房屋等资源资产入股,共同开发,合作经营,形成了高庙村家家有资本、户户成股东、人人有股份、个个有就业、年年有分红的良好发展局面。

  在高庙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目前,有近100户农户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房屋、资金入股加入合作社,2018年收入突破50万元,农户分红达到12万元,实现村集体收入5万元。“没想到我家的房子也能当旅馆,还能入股挣钱。”高庙村村民刘玉莲高兴地说,村里参与入股的房屋年底可以分红1000元。

  “今年,计划在县乡两级的支持下,依托已建成的高庙乡村记忆民俗文化产业园,进一步丰富民俗文化内容,对高庙村乡村旅游进行提档升级。”高庙村党总支书记宋集英说,园区内正计划建设迷宫、真人CS基地等娱乐设施,提升乡村旅游产业示范带动效应。

村里的特色民居院落。

对旧时生产、生活场景的再现。

村头风景宜人 。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翟继宗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新闻排行

1   降压供水公告
2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示2018年享受政府特
3   兰州:黄河里冲出一条一米长的娃娃鱼
4   林铎在全省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决防范化解风险积极
5   省食药监局:效价指标不合格百白破疫苗未流入甘肃
6   每日甘肃网7月22日甘肃热点新闻回顾
7   【全国网媒看平凉】探访崇信龙泉寺 感受文化旅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