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百花】那时候的寻常家饭

 2019/08/06/ 06:36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人 邻

那时候的寻常家饭

  人 邻

  满天下吃过许多,但真正怀念的还是小时候母亲给我们做的几样饭,就是那只平凡的手做出的饭,滋养着我们兄弟,让我们都长得结结实实,高高大大。

  麻酱面:芝麻酱很少,偶尔才有人不知从哪里弄来一瓶。挖几勺子,凉开水打匀。另捣了蒜。面条快煮好时,随锅再煮上切好的白菜。笊篱捞出来,浇上打好的芝麻酱,蒜,醋,拌着吃。这样的面好吃到可以吃上三碗。

  蒸窝头:窝头先要烫面。说是烫了的面甜。烧滚了水,倒在放好了玉米面的大盆里,用擀面杖和,水太烫,手下不去。和到差不多,才能下手。老太太们的手皮厚,从面盆边上,一点一点扒拉着和,差不多匀了,放下,等着捏了上笼。

  蒸笼冒大气了。不知道为什么说是冒大气了,但觉得这个词好,有希望。女人们端一盆凉水在案上,手蘸了,嘴里“咝咝”地吹着,烫啊!一边赶忙捏窝头。团一个,上笼一个,团一个,上笼一个,一大笼的金黄。

  半个时辰后,好了,一揭蒸笼,满屋子玉米面的甜。女人们手快,一个一个飞快撂在很大的案板上。真是烫呀!稍稍晾晾,拿起来看,一个一个的手指印,老太太的,年轻女人的,都留在上面。

  红烧肉:肉还在锅里炖着,我们就等不及了,几个在锅边转,不肯走开,生怕走开的那一刻肉忽然熟了。肉勉强煮到半熟,我们就说,肉熟了,肉熟了。我还能想象那个画面,三个孩子,四肢都瘦小,只有脑袋和嘴巴奇大,嘴朝锅里煮着的肉噘着,眼睛却看着母亲。母亲知道肉没烂,但还是每人捞一块,说,尝尝,看熟了没有。我们才塞到嘴里,还没嚼,就说,熟了,真的熟了。简直是太香了!

  牛骨头汤:奢侈了。最早一次喝牛骨头汤,是在三姨家。进门,见三姨奇怪地搬一只小板凳坐在锅台上。三姨家的锅台奇大。也刚好是冬天,暖和。三姨居高临下地一边和我说着话,一边揭开锅盖用勺子搅一下。后来我知道那汤要熬好几个小时,似乎要熬一个整夜更好。

  那汤我应该是喝了,可什么味道,记不得了。只是记得三姨坐在锅台上认真熬汤的样子。

  早饭:小时候是没有早饭的,就一个馒头。匆匆起来,冬天就摸黑出门。裤兜里揣一个馒头,硬撅撅的,在大腿上,一走一别,一走一别。可就是这个馒头,让那个漆黑寒冷的早上,温暖暖的。吃早饭是在外婆那儿了。是放假的时候,也迟了几年,生活就好了一些。早上,还睡着,外婆就起来了。捅开火,烧水,洗红薯,切成小块。这时候水也开了,下了红薯慢慢煮,把锅只放火上半个,那半个留着烤馍片。又忙着切咸菜,切丝,极细的丝,拌上香油,酱褐色的咸菜,亮亮的,夏天一样。红薯汤和烤馍片也上来,满桌子的热乎。

  山楂涝:这是外婆的饭。市面上卖的山楂糕切小条,水里稍煮,勾一点薄芡,要透亮,但又能浮起东西。玫瑰红的小山楂条,衬着淡淡的磨砂玻璃一样的勾了薄芡的汤,青花瓷碗,散散地撒了白糖,热气萦绕着,让孩子喝到肚子胀,还不愿放下碗。

  卷馍:外婆家地方大,做卷馍在院子里,铺开了干。三块石头支起鏊子。鏊子是一种中间略鼓起来的铁制平锅。死面揉透了,糅糅的,还要有劲。擀成一尺半大小的薄饼,在碎劈柴、刨花之类的火烧热的鏊子上,来回折着烙。全展开了,容易烙干水分。卷馍薄,很快一张就好了,全家人吃,几十张卷馍,也不上一个时辰。烙好的卷馍要用拧干的湿抹布盖严实了,软,到时候好卷菜。菜是炒鸡蛋,炒豆芽,土豆丝,莲花菜之类。偶然会有酱炒肉丝。关键是要刀工好,要切得细。外婆一个人做着,手底下飞快,临危不乱。火在鏊子底下催,心还要静,实在是不容易。

相关新闻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新闻排行

1   降压供水公告
2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示2018年享受政府特
3   兰州:黄河里冲出一条一米长的娃娃鱼
4   林铎在全省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决防范化解风险积极
5   省食药监局:效价指标不合格百白破疫苗未流入甘肃
6   每日甘肃网7月22日甘肃热点新闻回顾
7   【全国网媒看平凉】探访崇信龙泉寺 感受文化旅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