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掠影】
电影海报新画:唤起时代记忆
孟昭杰
孟昭杰手绘的电影海报
电影海报,又称电影招贴画、电影宣传画,是电影的一种推介形式。自电影诞生以来,电影海报就以它独特的身份彰显着其独特的作用和魅力,电影海报创作集文化、艺术、人文历史为一体,集中和浓缩了电影艺术本身所带给观众的一种视觉感受,是电影的名片。它用简练的绘画语言和人物形象向观者表述着影片核心内容,以此实现电影自身的价值,昭示人们的观影热情。
中国最初的手绘电影海报出自早期电影商业放映,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因其发行量之大、普及率之广,成为广大电影观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形式。可以说,随着电影的发展成长,人们以极大的热情用观赏电影海报的形式满足对电影的热爱。
当年的电影海报由各大电影制片厂专职美工设计手绘而成,其多为水粉画,还有水彩、版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其中不乏国内著名画家参与创作。海报小样定稿后便会大量印刷发行,主要面向全国各地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及各电影放映单位,影院在新片上映前均将海报张贴在最显眼的橱窗、展板中,有美工的影院还将海报放大临摹后悬挂在影院最醒目的位置,以期达到最好的宣传效果。它不但装扮着影院,还美化着人们的生活,电影宣传画由此成为美术专业门类的一个类型。
随着科技发展的不断进步,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电脑合成的剧照海报逐渐替代了手绘海报,并出现了多拼的大幅海报,商业价值也日趋显现。随着各地影院最后一批美工的相继退休离岗,手绘电影海报从此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淡出了创作者们的视野,市面上存世不多的手绘电影海报印刷品逐步流向收藏市场并成为收藏界的新宠。随着中国电影的日益发展和崛起,近年来各地相继举办的老电影海报展,唤起了观众对老电影的回忆,那些带着泛黄印迹和时代特色的老电影海报逐渐显现出它的独特魅力,成为中国电影百余年发展史的见证。
我自幼酷爱绘画,少年时代就跟随白银当地影院的一位美工学习绘画,那时没有专业的美术书籍供我学习,印刷精美的电影海报就成了我学习绘画的范本和教材。师父每月都要画几幅大幅的户外电影海报,这也是我难得的学习机会,令我大开眼界,期望自己长大后也能成为像师父那样的人。
临绘电影海报的最大魅力就是人物形象十分鲜明,题材也十分广泛,可谓包罗万象,能用画笔画出银幕上崇敬的电影演员是我最大的快乐,也充满了极大的兴趣。绘制电影海报看似简单,因为它有丰富的剧照和图样等资料做参考,其实它对从业者的要求很高,最起码的是一定要画像并要传神,没有扎实的美术功底是做不到的。
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努力学习,在2015年中国电影诞辰110年之际,我终于梦想成真。历经3年绘制的110幅油画电影海报,在中国电影博物馆展出并得到了参会的老电影艺术家和来自全国各地的老电影收藏爱好者的肯定,这使我倍感欣慰,得到了巨大鼓舞,从而更加坚定了信心。
这几年,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让老电影能够重焕青春,让年轻的下一代能够更多地了解老电影、喜欢老电影、不忘老电影。通过这几年我在白银和深圳、兰州等地的油画老电影海报展的成功举办,我发现青年人对老电影知识的了解和探秘是迫切的,尤其是对胶片电影时代充满着新奇感和神秘感,我的手绘油画电影海报和现场电影放映恰恰满足了不同年龄段参观者的兴趣,用新的创作去诠释老电影的魅力,用新的画作去传承老电影的文化,用新的手段去唤醒时代记忆,成为我手绘老电影海报的宗旨和动力。于是一幅幅鲜活的、与旧版印刷海报不同的油画电影海报在重拾老电影、致敬老电影的创作理念中诞生了。如果能让老一代电影艺术家的形象、让中国电影的不朽经典重回人们视野,唤起一代人对老电影的回忆,我想我一定是快乐的,这也是对我从小痴迷电影,长大后梦想成真,从事了近40年电影放映员工作的一种回报和慰藉。毕竟是电影照亮了我的人生,让我的钟情得到抒发,爱电影、放电影、画电影,这也许就是我的人生轨迹,更是人生的巨大财富。
相关新闻
- 2020年03月04日【文化掠影】文化为疫情防控增添精神力量
- 2020年01月17日【掠影】甘肃电影的真诚追求
- 2020年01月08日【掠影】《平原上的夏洛克》:令人惊喜的乡村题材之作
- 2019年12月18日【掠影】积极“走出去” 当好文化“信使”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