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田园生活之春食野菜

 2021/03/24/ 04:16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杨泽文 张文进 罗俊士

田园生活之

春食野菜

  民间俗语“春食野,夏吃苦”,每一种食材都有属于自己的季节。

  生活应以四时为引,在一箪一食,唇齿之间感知时光流转,四季更迭。

食蕨记

  文/杨泽文

  入了春,是吃蕨菜的季节了。

  进城几十年间,餐桌上的菜品越来越丰富,但在我家反复出现最多的仍然是蕨菜。一道菜吃出一种情感,或许很多人都能感同身受。

  “蕨,山菜也。初生似蒜,紫茎黑色,可食如葵” (《诗经·陆玑疏》)。蕨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山野草地里,根茎长,横生地下,嫩叶供食用,根茎可制淀粉。这是读中学时生物老师讲的,而那时的我,已经吃了十多年的蕨菜了。

  对山蕨已经很熟悉的我,注意力并不集中在课本,而是尽情想象老家的山野幽谷,乡村少年们背着竹筐,一边哼着自编的歌谣,一边采摘着一根又一根筷子似的从地下抽生而出的嫩蕨。就这样不知不觉间,竹筐满了,肚子也饿了,接下来的几天里,家家的餐桌上都有了可口的蕨菜……

  印象中平凉老家的山蕨既喜阳也爱阴,因而无论是阳山还是阴山,随处都有它的繁茂身影。由于父老乡亲爱吃蕨菜,因而每到采蕨时节,各家各户都要暂时放下手中的其他活计,频频出动大小劳力去满山遍野地采摘山蕨,除了自家吃外,还会加工成半成品或干货,然后背到县城售卖。为了保证采摘到上好的蕨菜卖个好价,父亲在每年冬末的寒冷日子,常到村外的山地中,将几块长蕨之地,除尽枯草,疏松土壤。待初春的第一场雨后,奇迹往往会让我兴奋地大呼小叫,因为被翻松过的黑土地里,到处抽生而出的是又肥又嫩的蕨茎。

  那采摘蕨茎的感觉更是妙不可言。一是手握蕨茎的感觉非常柔软,二是手稍一弯折蕨茎就在该断的地方断了,这样即便采摘一竹筐,手心也不会生疼。这些上好的蕨菜采回后,母亲先是在沸水里煮一煮,然后再放入冷水中漂洗几次,待苦腥味消了,蕨菜就可入厨加工食用,当然也可以滤去大部分水分之后作为半成品售卖。要是做成干货留待食用或售卖,则要将漂洗好的蕨菜拿到阳光下晒干,然后扎成分量相同的小捆。记得母亲做着这一切的时候总是显得很专注也很满足,仿佛是在完成一件件精致的艺术品。

  老家的山蕨由于在阳山和阴山都竞相生长,因此吃新鲜春蕨的时间可以长达一月有余。原因是阳山的日照时间长,气温高,因而蕨茎抽生的时间早。而阴山呢,相对来说日照时间短,气温稍低,蕨茎抽生的时间自然要滞后。常常是,阳山蕨已经上餐桌半个多月了,阴山蕨才刚睡醒似的从泥土中冒出头来。而就口感来说,阳山蕨显脆,阴山蕨则显韧,故而前者宜炒食,后者宜煮吃,或者说前者宜做菜,后者宜做汤。做菜有拌火腿丝混炒,或拌豆豉爆炒;做汤有拌蚕豆米共煮,或拌白云豆合煮。此外阳山蕨和阴山蕨都可以与大蒜、姜片相拌泡成酸腌菜。蕨菜本身就是中药,有解热、利尿等功效,因而常食对健康有益。稍懂点中药的父亲早年间每次吃蕨菜时,总在餐桌旁这样对我说。多年后我翻查中医药典时发现的确有这样的诠释。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诗经·召南·草虫》)明快淡雅的古老歌谣早已永恒了“南山采蕨”的美好意境。如今,只要在城里的菜市上见到春季上市的新鲜蕨菜时,我就有一种悲欣交集的感觉。毕竟,我已无法再回到老家的山野自由地采摘春天的蕨菜了;曾经给我寄送多年干蕨菜的父亲,也已长眠于老家生长蕨菜的那片山坡上。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