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王畔村:民富村强风尚新

 2022/10/13/ 17:18 来源:新甘肃 记者 安志鹏 通讯员 王华 黄飞
王畔村绿色农产品加工基地航拍。.jpg

王畔村绿色农产品加工基地航拍。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安志鹏 通讯员 王华 黄飞

  日前,记者在庆城县白马铺镇王畔村看到,红彤彤的苹果压弯了枝头,群众在自家果园里紧张有序地忙碌着,采摘、打包、装箱……

  过去的王畔村村级集体经济薄弱,产业结构单一。为此,白马铺镇启动实施“领头雁提升工程”,将当地的致富能人张文辉选为王畔村的“当家人”。

  了解到群众栽植的果树品种老、挂果少、销售情况不佳等情况后,张文辉决定优化产业结构,先在自家苹果园里做实验,砍掉老果树,栽植起新品种——瑞雪苹果。

  经过这几年的精心栽培,张文辉家新果园的效益越来越好。试种成功,尝到了“甜头”、看到了“钱景”的张文辉指导全村果农对老果树进行更新换代。今年,王畔村间伐改造老果园500亩,改良修复果园土壤800亩,苹果已成为当地群众致富的“金果”。

  2021年,白马铺镇以产业带动为抓手,在王畔村实施了“二十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培育计划”,建成王畔村绿色农产品加工基地,配套建设苹果干加工流水线一套、苹果脆片加工厂一处,管理及嫁接瑞阳、瑞雪优质苹果树110亩,村级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以上。

  同时,利用镇里争取到的5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专项资金,建成王畔村集体经济酒店,主要承接村里和周边各种红白喜事的酒席。“今年酒店已实现纯利润收入25万元,成为王畔村村级集体经济链条中的重要一环。”王畔村集体经济酒店负责人时彦文介绍,酒店还解决了不少村民的就业问题。

  “我白天在酒店工作,月工资2500元,家里还种了苹果,每年能有六七万元的收入。”王畔村村民陈静静说,她在外务工多年,没想到能在家门口找份稳定工作,年底村里还分红。

  村民富了、村子美了、生活条件好了,王畔村开始琢磨如何留住“乡愁”?2017年11月,村民集体出资,庆城县首个村史馆——王畔村村史馆建成。

  “这是我们的‘乡愁银行’,里面的老物件都是从村民家里收集而来的。”张文辉说,“这些老物件见证了村里的发展变迁,既能让大家学习了解家乡历史,懂得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还能进一步弘扬文明乡风。”

  在弘扬文明新风方面,王畔村不遗余力。连续4年邀请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举办“古稀浓情元宵节”活动;先后建立了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制定了《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章程》等规章制度;利用公示栏和微信群,线上线下表扬文明行为并曝光不文明行为……

  张文辉介绍,村里集体经济酒店承接村内外各类红白喜事宴席,并对婚丧喜庆事宜的宴请人数、桌数和彩礼都做了明确要求,自运营以来,单桌消费没有超过400元的。

  “以前大家办事讲究排场,现在村里制定了节俭操办红白喜事的规定,铺张浪费的现象少了,我们也减轻了压力。”王畔村村民肖怀义说。

  “现在,发生改变的,不仅是村庄的面貌,更是王畔村全体村民的精神面貌。”白马铺镇党委书记贾延文说,白马铺镇正在大力推广“王畔经验”,努力让更多的村子富起来、强起来。

王畔村航拍。

王畔村村集体经济酒店。

王畔村村史馆。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