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暖新闻

不能够左右生命的长度 却以捐献拓宽生命的宽度 记者走近甘肃无偿捐献遗体器官登记志愿者群体

 2019/07/31/ 08:24 来源:兰州晚报 记者赵雨欣

  志愿者罗文妍、王芬芬2018年12月16日16时50分于七里河区兰州木器厂

  “身体力行,让爱传递”——回访无偿捐献器官志愿者王冰老师

王冰老师(左)

  王冰,甘肃省铁一小学的退休老师。王老师捐献遗体的想法始于2003年。那时她刚退休,她不想百年之后遵循传统的入土为安,所以决定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经过几年的“打探”,终于在2016年完成器官遗体捐献签署协议。虽然我们宣传多年,但社会的不理解还是让我们很难过。王冰老师面对子女的压力,即使饱受不理解,很痛苦,但都没能阻止王冰老师的决心。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女儿也同意捐献,更多的人加入到了捐献遗体的行列中,王冰老师还为我们遗体(器官)捐献的宣传工作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希望我们可以召集广大群众拍一些通俗易懂的宣传片,移风易俗,改变人们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观念。

  王冰老师的儿女工作都很忙,但她一个人充实并乐观地生活着。她告诉我们,她会理发,如果以后有需要,她也希望和我们一样去帮助别人。

  志愿者周玮、梁嘉丽2018年12月12日10时于城关区金轮广场

  “夕阳中最美的爱情”——走访无偿捐献器官遗体登记志愿者单宝亭张风云夫妇

单宝亭张风云夫妇

  来到张阿姨家中,老两口正在看电视。张阿姨把我们引进客厅,她主动向我们聊起了捐献时的想法。她说我们这代人好多都是独生子女,不论是生活还是工作压力都很大,做父母的不能成为子女的麻烦,也不要给子女增加任何的负担,所以夫妻二人共同签订了捐献协议,希望在百年之后还能为社会,为人类做出贡献。张阿姨还一直在强调的一句话是“捐献的人有很多,我觉得这没啥,很多人想开了,这个就是容易做到的。”字里行间无处不透露着对子女、对社会浓浓的关怀。

  张阿姨家客厅桌子上摆放的一张照片吸引了我们,这是夫妻二人结婚四十周年在家拍的婚纱照,照片中张阿姨身着婚纱端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单叔叔手捧鲜花站在阿姨的旁边,两人仿佛还是年轻的模样,让人不仅想起了那首《沙扬娜拉》,“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这也许就是夕阳里最美的爱情。

  ■记者手记

  记得2012年,我刚入职不久,一对老夫妻打电话到报社想要询问遗体器官捐献的流程。当我联系甘肃省红十字会,想要带老人一起前往了解具体事宜时,工作人员只同意将工作号码告知老人,由老人自己前去,却拒绝了我的采访。我依稀还记得,他悲观的言语中有对老人能否成功捐献的担忧,有对老人子女阻挠的预判。也许,他遇到过太多想捐献遗体器官、却因种种原因没能成功的例子。

  但是今天,人们的思想在逐渐发生变化,身边需要器官移植的事件经常发生,遗体器官捐献这种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行为,越来越深入人心。省红十字会加大了对此项工作的宣传,再加上甘肃省无偿捐献遗体器官志愿服务队的努力宣传,遗体器官捐献者也逐渐年轻化、家庭化。本版文图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赵雨欣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新闻排行

1   降压供水公告
2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示2018年享受政府特
3   兰州:黄河里冲出一条一米长的娃娃鱼
4   林铎在全省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决防范化解风险积极
5   省食药监局:效价指标不合格百白破疫苗未流入甘肃
6   每日甘肃网7月22日甘肃热点新闻回顾
7   【全国网媒看平凉】探访崇信龙泉寺 感受文化旅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