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大坪的“绿色步伐”——来自定西市安定区青岚乡大坪村的蹲点报告

 2019/05/22/ 06:17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杨世智

安定区青岚山万亩商品草示范基地上,农民正在进行机械作业。

  “富”起来的大坪

  进入新世纪,吃饱了肚子的大坪人开始奔向致富路。

  今年57岁的康耀伟,是大坪村第一批发展致富产业的人。上世纪80年代,为了给家里增加收入,康耀伟就进城卖蔬菜、烧锅炉、贩西瓜。

  包产到户以后,康耀伟家里分到了30亩梯田。经过“商品经济”熏陶的康耀伟按照国家政策的引导,开始科学种田,这儿5垅麦,那儿2垅洋芋,把庄稼经营得有声有色,全家很快顿顿吃上了白面。

  随后,定西市大力实施“121”雨水集流工程,并配套推广滴灌发展果园。

  两亩地的果园,配套一眼水窖,栽种70棵平头梨树,树下埋着滴灌管子,除了树窝子,其他地方都要进行硬化。听了这种奇怪的做法,村里人都摇头,说:“这还能种活果树?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然而康耀伟决定试一试,并带头承包了一座果园。

  第二年,果树挂果,产梨7000斤。不等“二道贩子”上门,康耀伟的老父亲每天早上担着两筐梨到山下公路边叫卖,两个月时间就将梨卖了个差不多。卖梨的钱,除了补贴家用,康耀伟还买了大坪村第一台录音机。

  有了康耀伟的“示范”,大坪村人开始纷纷动了起来,先前不被看好的果园从3个发展到10个;借助定西市推广的“洋芋工程”,家家户户开始大面积种起了“致富薯”,并繁育出了以大坪命名的优质马铃薯品种“新大坪”;曾经的教训和重新绿起来的山川,让大坪人在政府的引导下重新发展草食畜养殖业,通过“小群体、大规模”形式,走出了一条“种草—养畜—沼气—肥田—增收”的生态循环经济发展之路,户均养殖小尾寒羊10只以上,年收入达到2万元;凭借离城近的优势,建立了农村劳动力培训基地,年均输出富余劳动力110人,创收200多万元;利用集雨节灌水窖,累计建成无公害蔬菜日光温室38座,种植户年均收入达到4万元。200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2850元,人均产粮430公斤,彻底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完成了历史性的转变。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坪村将做大做强产业作为群众实现稳定脱贫的路子,紧紧围绕“一村一品,一社一业”的产业格局,充分发挥“大坪”品牌效应,发挥市场主体的引领作用,开始在马铃薯、畜草、蔬菜等产业上下“绣花”功夫。其中,为了做大马铃薯产业,全村在大坪、碾盘、贾河湾3个社建立了“新大坪”马铃薯优质良种扩繁基地,并通过推广全膜覆盖种植和机械耕作,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和合作社的作用,建立异地引种与本地扩繁相结合的一级种薯供应体系,使全村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2000亩以上,人均达到3.5亩,人均每年从马铃薯产业中收入3000元以上。

  如今的大坪,家家户户都住进了两层小康住宅,配套了沼气池、太阳灶、卫生厕所、旱作高效日光节能温室、标准化养殖圈舍等,成为定西市浅山区生态小康第一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8000元。

  四月春风吹进大坪,村道路两旁的白杨树、侧柏绽出新绿,从山下一直绿到山顶;田埂上、山坡上、山谷里的青草钻出土地,伸着懒腰;村里的桃花、杏花、梨花、丁香花,也热热闹闹地吐露着芳香。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新闻排行

1   降压供水公告
2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示2018年享受政府特
3   兰州:黄河里冲出一条一米长的娃娃鱼
4   林铎在全省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决防范化解风险积极
5   省食药监局:效价指标不合格百白破疫苗未流入甘肃
6   每日甘肃网7月22日甘肃热点新闻回顾
7   【全国网媒看平凉】探访崇信龙泉寺 感受文化旅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