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不忘初心70载 团结和谐铸辉煌——天祝藏族自治县70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就综述

 2020/07/31/ 06:38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天祝多彩藜麦。 王金国

  补短板强弱项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

  20年前,安远镇安远村刘建军满身干劲,在内蒙古煤矿下过井,吃醋赊过账,和村上的同伴一起筛沙吃过苦。2004年,他拿出全部积蓄,购买大型机械,发动当地村民组建了一支30多人的施工队,辗转新疆、酒泉等地,承接道路修建、渠道修筑等工程。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他不但自己致富了,还带领村上140多名施工队员也过上了好日子。回忆起过去的日子,刘建军依然感慨不已:“筛沙的时候,每年方头铁锨要用秃好几把。”

  刘建军的创业经历和带动当地群众脱贫奔小康的故事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好政策。

  近年来,全县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深入贯彻落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的要求,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尽锐出战、精准施策,“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任务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截至2019年底,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建档立卡初的33.8%下降为0.07%,86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全县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7330元,比2014年增加110%,如期实现全县整体高质量脱贫摘帽目标。

  时代大潮滚滚向前,每个人的命运都由此改变。如今,刘建军一路高歌猛进,成立专业合作社,发展藜麦、中药材、百合等现代特色种植业,带领村上群众共同致富,并在2019年荣获武威市劳动模范称号。

天祝县抓喜秀龙镇乡村旅游发展。 赵世鹏

  防污染重治理 生态环境保护与时俱进

  海拔3060米的天祝县小石门沟松柏苍翠、河水潺潺。长期以来,这里生活着38户牧民。2018年9月,82岁的藏族老阿妈牛金藏全家老小,从地处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核心区的炭山岭镇四台沟村小石门沟搬迁到县城居住,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新生活,让“核心区”回归静谧。

  “大山养育了我们,现在,我们要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搬离大山改善生态,这是我们对大自然的回馈和感恩。”牛金藏的儿子朵哇玛仁增说。

  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环境保护理念渐渐深入人心,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生态环境保护从末端治理走向源头和全过程防控,从总量减排走向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从保护生态环境走向全面建设生态文明。

  天祝县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理念为指导,全面实施《祁连山秣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高质量完成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34项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整治和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生态搬迁,组织实施了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山水林田湖草林业生态保护修复等重点项目工程,森林、草原覆盖率分别达到34.38%、94.54%。

  天更蓝。强化重点污染源治理,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共同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打赢蓝天保卫战。完成燃煤锅炉治理174台,2019年,县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4.2%。

  水更碧。扎实推进“国家节水行动”和“河长+警长”等机制,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4个,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土更净。落实“控煤、管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六大措施,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增设垃圾填埋场5个,畜禽粪污有效利用率达85.7%。实现重点村简易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

  让子孙后代既能享有丰富的物质财富,又能遥望星空、看见青山、闻到花香,这是我们对美丽天祝最美好的期待,也是生态文明建设努力的方向。

  70年过去,我们站在了一个美好的起点上。沿着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继续前行,我们必将迎来一个更加美丽的天祝!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